方即白 作品

第182章 苏家鼎力助云倾

荣安县主府的牌匾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府内各处仍在进行着细微的修葺和布置。有了林青和秦红缨的加入,这座新府邸总算有了一丝运转起来的生机。林青一头扎进了萧云倾为他安排的、位于后院偏僻角落的独立药庐里,对着满屋子萧云倾提供的珍稀药材和器皿如获至宝,开始了废寝忘食的研究。秦红缨则雷厉风行地接手了府邸的防卫,带着几个临时调拨来的三房可靠家丁,重新规划岗哨,制定巡逻路线,眉宇间那股军人的干练与严谨展露无遗。

萧云倾深知,一个空架子府邸是无法支撑起她的抱负和应对未来风浪的。封邑的产业需要打理,未来的商业投资需要规划,情报网络的构建更需要庞大的资金和渠道支持。而这一切的基础,都离不开钱。就在她着手梳理封邑账目,思考如何打开局面时,三婶苏锦华带着爽朗的笑声踏入了听澜苑。

“倾儿!忙着呢?”苏锦华今日穿着一身富贵的绛紫色锦缎,气色极好,身后跟着两个捧着厚厚账册的苏家心腹掌柜。

“三婶。”萧云倾放下手中的笔,起身相迎,脸上露出真心的笑容,“您来得正好,我正有些头绪需要理清。”

“头绪?有苏家在,还用你一个小姑娘家自己费神?”苏锦华拉着萧云倾坐下,示意掌柜将账册放在桌上,“喏,看看,你舅舅(苏万钧)让我带来的。”

萧云倾翻开最上面一本账册,目光扫过,心中微讶。这并非普通的账本,而是一份极其详尽的计划书。上面清晰地列出了苏家能提供的支持:

启动资金:白银十万两,随时可支取,作为县主府运营及封邑产业启动的周转金。

药材供应:苏家掌控着天圣近三成的药材流通渠道。计划书承诺,县主府所需一切药材,无论珍稀与否,苏家优先、平价供应,且保证品质和稳定。并附上了详细的药材名录和当前市价、供应能力评估。

商路信息:苏家商行遍布全国乃至周边邻国。计划书附上了数条关键商路的详细分析报告,包括路线图、主要节点城市、当地特产、势力分布、潜在风险等。尤其标注了几条利润丰厚但风险较高的“灰色”商路信息,供萧云倾参考选择。

人才支持:苏万钧亲自挑选了三名得力掌柜,暂时借调给萧云倾。一位姓周,五十许岁,精于账务盘查、成本核算,为人老成持重;一位姓钱,四十出头,曾负责苏家最大的布庄,擅长经营、谈判、市场开拓;一位姓孙,三十多岁,是苏家商队护卫头领出身,熟悉各路绿林规矩和护卫调度。这三人此刻就恭敬地站在苏锦华身后。

封邑产业规划:针对萧云倾的封邑荣安县,苏家已派人初步考察过当地物产。计划书提出了三条发展建议:一是扩大桑蚕养殖,引入苏家先进缫丝技术,建立织造坊,形成产业链;二是利用当地药材资源,结合萧云倾的医术,建立药材种植基地和初加工坊;三是开发陶土资源,烧制特色瓷器,由苏家负责销售。每条建议都附带了初步的投入预算、预期收益和风险评估。

这份计划书,条理清晰,数据详实,可行性极高,显然是苏家倾注了大量心血,在极短时间内赶制出来的。其支持的力度之大,考虑之周全,远超萧云倾的预期。

“三婶,舅舅他……”萧云倾心中感动,苏家这是倾全族之力在支持她。

苏锦华拍拍她的手,笑道:“一家人不说两家话!你舅舅说了,你小小年纪,有此等本事和胸怀,是咱们苏家最大的骄傲!苏家别的没有,就是有点钱,有点路子。你只管放手去做!要钱给钱,要人给人,要路子给路子!你的封邑,就是咱们自家的事,务必给你经营得风生水起!”

她指着身后的三位掌柜:“老周,老钱,老孙,都是跟着苏家几十年的老人了,绝对可靠,本事你也放心。以后就让他们跟着你,封邑的产业、府里的账目、外面的生意,都让他们帮你打理起来。有什么不懂的,尽管问他们。”

三位掌柜齐齐躬身行礼:“参见县主!愿为县主效劳!”

萧云倾起身,郑重回礼:“三位先生请起。日后府中及产业诸事,还要多多仰仗三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