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9章 界域法典
第三百六十九章 界域法典
青岚山巅的云海翻涌如浪,晨光穿透薄雾,在接引阵前的白玉广场上投下斑驳的光影。广场中央,一尊三足两耳的青铜鼎正散发着温润的光泽,鼎身镌刻的龙凤纹样在阳光下流转着淡淡的金光——这是上古时期用来祭祀本源之心的"镇界鼎",今日被特意从龙族禁地请出,作为三界修士共商大事的见证。
洛尘站在广场边缘,望着陆续赶来的各族代表,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腰间的佩剑。剑柄上镶嵌的月光石还残留着秘境之战的余温,每当触及那丝微凉的触感,他总会想起界域叛徒消散前的嘶吼。那时紫黑色的雾气在剑光中崩解,却有一缕怨毒的意念如针般刺入识海,仿佛在嘲笑他们这场胜利不过是暂时的喘息。
"在想什么?"苏徭的声音从身侧传来,带着清冽的草木气息。她手中提着一个竹篮,里面盛放着刚从仙族灵圃采摘的晨露仙草,叶片上的水珠折射出七彩光晕。"影逸说编纂法典需要本源之心的气息滋养,这些仙草能让法典初稿保持灵气纯净。"
洛尘接过竹篮,指尖触到叶片的刹那,清晰地感受到其中流淌的本源之力——那是一种温和却坚韧的能量,如同初生的溪流,在三界灵脉中蜿蜒穿梭。自秘境之战后,灵脉融合的速度骤然加快,人族的浩然正气、仙族的清灵仙气与妖族的狂野妖力在本源之心的牵引下渐渐交融,连青岚山的晨雾里都多了几分从未有过的灵动。
"在想界域叛徒最后的话。"洛尘望着广场中央的镇界鼎,声音低沉,"他说'规则本就是用来打破的',或许...我们过去的确太依赖各自的族规了。"
苏徭顺着他的目光望去,只见龙族的青龙长老正与仙族的云鹤真人低声交谈,两人身后的族中长老们正互相传阅着一卷泛黄的帛书——那是妖族传承万年的《万妖契》,上面记载着妖族对灵脉的古老约定。而人族的几位德高望重的长者,则捧着《九州律典》的拓本,眉头微蹙地比对其中的条文。
"过去三界相隔,各族律法自成体系,"苏徭轻声道,"就像人族禁止随意开采灵脉,妖族却认为灵脉流转当顺其自然,仙族又讲究以术法调和...可如今灵脉相连,本源之心的气息贯通三界,再守着各自的规矩,迟早会出乱子。"
正说着,广场东侧传来一阵震耳的兽吼,只见一头通体燃烧着烈焰的雄狮踏着风火而来,鬃毛如岩浆般流淌,每一步都在白玉地面上留下淡淡的焦痕。雄狮背上坐着一位身披兽皮的壮汉,脖颈间挂着串血色狼牙,正是妖族的烈风首领。
"洛尘小子,苏徭仙子!"烈风翻身落地,粗犷的笑声在广场上回荡,"听说要定新规矩?俺把妖族最老的萨满请来了,他肚子里装着千年前的老理儿,保管有用!"
他身后跟着位拄着蛇头拐杖的老萨满,枯槁的脸上刻满符文,浑浊的眼睛里却闪烁着智慧的光。老萨满颤巍巍地从兽皮袋里掏出一卷兽骨书简,上面用朱砂绘制的图腾正散发着微弱的红光:"这是先祖与山灵立下的盟约,当年妖族能在荒原立足,靠的就是这规矩。"
洛尘接过书简,指尖刚触到兽骨,便听见一阵细碎的嗡鸣。骨面上的图腾仿佛活了过来,化作奔腾的野牛、翱翔的雄鹰、蛰伏的巨蟒,在晨光中组成一幅万物共生的画卷。他忽然明白,所谓规矩从来不是束缚,而是生灵对天地法则的敬畏。
"诸位静一静!"青龙长老的声音如洪钟般响彻广场,原本嘈杂的议论声瞬间平息。老龙缓步走到镇界鼎前,鳞片在阳光下泛着青光,"秘境之战让我们看清,本源之心若乱,三界皆危。今日请大家来,便是要立下共同的规矩——就叫《界域法典》,让三界修士有章可循,共护灵脉安稳。"
广场上响起一阵低低的议论,人族长者捋着长须沉吟,仙族修士们互相交换着眼神,妖族的烈风则挠了挠头,憨声道:"只要能不让那紫黑雾气再冒出来,俺烈风第一个赞成!"
"法典编纂当以三界律法为基,"云鹤真人轻抚长须,声音清越如鹤唳,"仙族典籍《云阶法录》中记载着调控界域通道的古训,或可纳入法典。"
"人族的《九州律典》也有关于灵脉保护的条文,"人族德高望重的玄渊长老上前一步,手中的玉圭泛着温润的光泽,"只是过去仅限九州之内,如今需扩展至三界才行。"
老萨满颤巍巍地开口,声音嘶哑却有力:"妖族的《万妖契》说'取于灵脉,还于灵脉',万物循环,不可妄求。这道理,该写进法典里。"
洛尘望着各方代表热切的讨论,忽然想起秘境中那七颗被污染的界域晶石。当时紫黑色的能量顺着晶石纹路蔓延,就像不受约束的欲望在三界蔓延——或许真正的危险从来不是某个叛徒,而是失去敬畏的人心。
"不如就由影逸主持法典编纂?"苏徭的声音适时响起,打断了他的思绪,"影逸精通三界秘闻,又掌管着情报网络,最清楚各族的律法细节。"
众人纷纷点头称是。不多时,一道黑影如流光般落在广场中央,影逸一身玄色劲装,腰间挂着串青铜铃铛,正是刚从魔域边界赶回来的他。听闻众人的提议,他俯身行了一礼,玄色衣袍在风中扬起:"愿为三界尽绵薄之力。只是法典需合三界实情,还请各位赐下族中律法,容我整合梳理。"
三日后,影逸在青岚山开辟出一间"法典阁"。阁楼通体由灵木搭建,窗棂上雕刻着三界图腾,檐角悬挂的风铃能感知本源之力的波动——每当有修士带着恶意靠近,风铃便会发出警示的清鸣。阁内陈列着各族献来的古老律法:龙族的《四海盟约》刻在鲸骨上,泛着深海的幽蓝;仙族的《云阶法录》写在蝉翼般的帛书上,能随灵气流转自动翻页;妖族的《万妖契》拓印在兽皮卷上,还残留着远古祭坛的烟火气。
影逸每日在此埋首典籍,指尖划过泛黄的书页时,总能看见无数虚影在字里行间游走:有人族修士在灵脉枯竭处种下灵树,有仙族长老以仙力修补界域裂缝,有妖族萨满用精血祭祀山灵...这些跨越时空的画面,让他渐渐明白,好的规矩从来不是冰冷的条文,而是生灵对天地的温柔承诺。
"第一卷该写些什么?"苏徭端着一碗灵茶走进来,见影逸对着空白的玉册发愁,不由轻笑出声。玉册是用万年暖玉雕琢而成,能自动吸纳灵气,保存神魂印记——这是青龙长老特意为法典准备的载体。
影逸指着摊开的各族律法,眉头微蹙:"龙族禁止私开界域通道,仙族限制术法滥用,人族规范灵脉开采...看似各有侧重,实则核心都是守护本源之心。"他忽然眼睛一亮,提笔蘸取灵墨,在玉册上写下"禁止私自篡改本源之力"——墨迹刚干,整座阁楼突然轻微震颤,窗外的云海翻涌着汇聚成七彩光带,仿佛在为这第一条法则喝彩。
接下来的三个月,法典阁的灯火夜夜通明。影逸时常召集三界修士辩论条文:仙族认为"跨界贸易需缴纳灵脉税",妖族却觉得"以物易物本是天性",最后定下"自愿贡献少量灵气滋养灵脉即可";人族提议"设立界域仲裁院",龙族则坚持"各族长老共同裁决",最终折中为"执法队调解不成,再请各族长老公断"...这些看似琐碎的争论,实则是三界在磨合中寻找共存之道。
当第三十六条法则定稿时,连法典阁外的风铃都变得格外清脆。影逸抚摸着玉册上的最后一行字——"三界修士当守望相助,共护灵脉安稳",忽然觉得眼眶发热。这三个月里,他见过仙族长老为修改一个字熬白了头发,见过妖族萨满用族中秘辛交换律法细节,见过人族书生抱着竹简在阁外等了三天三夜只为提一个建议...这些画面,比任何条文都更让他明白法典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