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七章 传统大鹰上尾铃的学问(第2页)
啥意思呢,比如说,用剪刀给鹰的羽毛贴着根儿剪断,断茬是中空的跟最底下的血肉相连。
见了空气之后,用不了多久的时间,根儿部就松动脱落了,过段时间会长出新的羽管儿来。
给盖尾打眼儿属于传统训鹰,上铃铛板儿的一种方式,打了眼儿就破坏了尾羽的密闭结构,需要用蜡封住才能保证羽毛时间长了不脱落。
当然,这是老派训鹰上铃铛板儿的做法,到了近代,已经开发出了专用的金属尾夹。
m形状的金属尾夹,搭配专用的尾夹钳子,可以在不破坏羽毛结构的前提下,将鹰的铃铛板儿或者新式的追踪器等安装好。
现阶段,还没有那个条件,只能用老法子。
等最后一道工序完成,文东将手里的工具归置好。
“行了,解开鹰褂子看一眼,咋样!”
下一秒,鹰褂子解开,文东隔着笼袖将大青鹰架起来。
鹰在人手上站着,翅膀微微挎刀有点应激,尾巴上新加了铃铛跟牛骨板儿表现得有点不太适应,不时地晃动尾巴,发出钢啷钢啷的轻响。
“嘿!按上铃铛,看起来更漂亮了!”大春儿忍不住感叹道。
文东咧嘴笑笑:“更讲究的,还有弄红穗儿拴在铃铛板最底下那个眼儿上装饰的,咱手里也没有,就不弄了!”
短暂晃悠尾巴之后,大青鹰顾不上应激了,扭头去清理尾巴上新挂载的‘异物’。
大春儿仔细的观察着鹰的反应问道:“鹰不会把刚弄上去的铃铛板啄下来吧?”
文东笑着摇摇头:“开国际玩笑,这玩意儿除非意外钻了荆条窝子,或者等明年开春正常换羽毛,要不然肯定是啄不下来的!
刚装上,鹰有点不适应,再就是把它缠腰的碎毛弄乱了,鹰比较爱惜羽毛!等自己捋顺了,羽毛干了之后,就没事儿了!”
还真是文东说的这样,鹰简单的啄了几下盖板跟羽毛连接的位置,发现没法发力之后就放弃了将尾铃啄下来的想法,转而去理顺自己被水打湿的碎羽。
一会儿功夫,鹰就老实了,蹲在文东的笼袖上,注意力重新放回到面前这个还不算熟悉的男人身上。
“行了,你回家取那只鸡鹰去吧,东西都置办齐了,一次性武装完毕!”
“好!我这就回去一趟!”大春儿应了一声,立马起身出屋直奔自己家。
一会儿的工夫,大春儿架着那只鸡鹰就回来了。
这只鸡鹰从下山带回来,今天已经是熬了两个晚上,今天第三个白天了。
文东看到大春儿架着鹰进屋,只是扫了一眼,就知道杨大叔在家里是下了大功夫了。
此刻鸡鹰在大春儿手上站着,浑身羽毛已经放松下来,一双眼睛,看人的时候,也没了那种应激的警惕,目光明显柔和了不少。
“行啊!你家我叔没少下功夫啊?这鸡鹰都开了脸儿了!”文东忍不住感叹道。
“开脸儿?啥叫开脸儿啊?”
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