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一章 驯鹰用的麻轴
一场呛行的风波,经过这次二打五的械斗之后,几方人马算是都暂时消停下来。
接下来的几天,文东跟大春儿哥俩,每天形影不离。
早起去镇上收野味儿,上午没事儿去山上放鹰逮小鸡儿,下午则在家里补觉,晚上熬大鹰,日子过得相当稳定。
一连三天很快就过去了,文东手里的大青鹰,也成功开了明食儿。
这架鹰的体格子大,前期摆弄起来可以很明显的感觉到鹰的脾气也大。
一连不间断的熬了四个大夜,两班倒的情况下,几乎换人不换鹰,从回家开熬就没下过手儿。
就这情况下,鹰在第五天才开明食。
等鹰开了明食之后,文东就开始给鹰开大食儿,为后续下轴训练做准备了。
他从供销社,买了扎苇把用的细麻绳,用开水几次蒸煮麻绳去掉里面的刺激性物质,然后重新晾干,当做给大鹰下轴用的材料。
前面也曾经提到过,鹰在野外,也是会每天都吐出食团的,消化不了的骨头,羽毛,杂物等,都会混在食团里吐出来。
驯鹰的时候,人为下轴、出轴的操作,其实就是模仿鹰在野外自然情况下的消化生理反应。
摆弄小鹰,文东一般倾向于给鹰下毛轴。
毛轴也就是用小鸟的软毛,沾水打湿之后混到肉食里喂食,然后第二天鹰自然出轴。
相比之下,摆弄大鹰,下毛轴更温和,但是有利有弊,驯大鹰,毛轴生效的效率也有点低。
这时候,麻轴就是比较好的选择。
不过,这里面有个相对有技术含量的点需要特别提一嘴。
毛轴,多半是直接打湿喂食给鹰,而麻轴不一样。
这玩意儿可不能散着给鹰喂下去,而是需要通过一定的手法,将麻轴盘起来。
行话这叫盘轴,也叫做轴,
做法说起来也不复杂,取一段加工过的麻绳,前端三到五公分对折几次,然后用线头横向绕制。
通过调整不同位置绕制次数的多少,来做到最终盘出来的轴呈现一个中间粗,两头尖的梭子形状。
最后,收尾的时候将线头在另一侧压紧收实,一枚给鹰用的麻轴就算做好了。
诸如现在驯的这架大青鹰,做好的麻轴长度五公分左右,粗度在食指指肚到大拇指指肚那么粗。
前面不是提到过,开了明食儿后开大食儿,需要抓着鹰的脚绊儿,不允许它抬腿撕扯食物,而是鹰把式做食儿,让它整片吞食嘛。
开了大食儿,后面就是为了下轴做铺垫。
等鹰习惯了囫囵吞肉,就可以用薄薄的肉片,裹着提前处理制作好的麻轴一起喂给鹰。
吞下去的麻轴不消化,第二天一早天不亮那会儿,鹰就会把轴囫囵个吐出来,同时,带出消化道里的大量消化液,肠内油脂等成分。
一只身体健康的猎鹰,从开大食下轴开始,基本前期的举架工作就完成了接近40%的进度,后面还有其他的科目需要一一进行操作。
这天,文东轻车熟路的盘好结实的麻轴,裹着肉给大青鹰喂下去,随后将鹰交给老爸继续举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