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新的希望(第2页)

    他十分诚恳地解释道:“我厂的情况您都了解。我们曾经是国家电子工业的主力军。国家各个领域都有我们生产的电子管。但是现在电子工业发生了产业革命,电子管已经几乎完全被半导体器件取代了。我们必须得转型。对于我们这样一家万人大厂来说,不能生产电子工业的主流产品,就注定了会被这个行业逐渐淘汰掉。我们厂是有基础的,如果国家能支持我们,我们有信心能搞好这个东西,绝对不让国家失望。”

    “你说的容易。这个事情你能保证的了吗?现在国家已经有另外一个半导体的产业基地了,你知道扶持这一家就有多困难吗?国家现在财政情况根本不允许我们再支持你们。”

    “我知道国家财政紧张。但是774厂已经到了很危急的边缘,我们现在真的很需要这个项目。厂里就指着这个项目翻身了。希望国家能再次予以支援。”

    774厂的情况部里并非不了解,像是774厂这样因为军工订单锐减而陷入困难的厂部里并不只有一家。部属企业中至少有三分之一的企业因同样的原因陷入经营困难的处境。

    王部长为难地又看了一眼张克祥,说道:“张厂长,不是部里不帮你们,你知道部里下面的厂陷入困难的有多少吗?如果你们都指着国家一个一个地去救,那国家还怎么发展?”

    “我知道,我知道。”张克祥打断地说道:“我们不要求国家支援我们整条生产线,就批准我们的厂房改造计划就行。其他的我们自己想办法。还望您多费心,看在774厂全体员工为国家曾经做出过贡献的份上,在部里为我们再争取一下。麻烦了。”

    张克祥的语气已经近乎是在恳求。

    王部长低头沉思,心中也很为难。

    774厂是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才建立起来的,背后是无数人的努力和牺牲。如果就这么倒下了,好不容易积累的技术就只能淹没在时代变革的浪潮之中。从国家的角度来说,这也是极大的浪费。

    但是那个时候,国家是真的心有余而力不足。

    王部长没有答应,只是说道:“我尽量争取吧。”

    “感谢感谢,麻烦您了。”

    王部长坐上车,离开了。

    张克祥还留在原地,目送部长的车驶出院子,他在心里祈祷希望部里这次能批准他们的申请。

    也许是张克祥的话起了作用,也可能是四机部出于军工的需要,七月份的时候,部里批准了电子管厂关于半导体厂房和设备升级的申请,允许他们建立一个专门为军工单位生产配套半导体器件的车间。

    这个消息很快就在全厂传开,厂内一片欢欣鼓舞。对于774厂来说这无疑是个振奋人心的好信息,他们再一次得到了国家的支援。

    厂里自然对这个项目十分重视,很快就召开会议商讨具体实施方案,并将半导体车间的建设命名为“811工程”。

    811工程是电子管厂打翻身仗的巨大希望,从上到下都对这个项目寄予厚望。

    车间地址很快选定,就在原来生产坩埚炉玻璃的502车间基础上进行改造,计划建成一个近2000平的超净厂房。

    但是事情并不顺利。因为种种原因,厂房改造的施工一拖再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