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是之 作品

第12章 拓展销路(二)

    周龙啸的办公室内,陈杰,袁富民,周龙啸三人各自端着茶杯坐在沙发上。

    “老周啊,还是你有远见啊,才两个月不到,我们已经订出去三百万只管子了。”陈杰兴奋地说道。

    “利润也很可观啊,我大概了解了一下,这几批货保底利润也有六七百万了。我们的周厂长的头功一件啊。厂里得专门开个庆功会。”袁富民说道。

    “那都是大家的功劳,怎么能是我一个人的功劳呢?”

    “哎呀,你就别谦虚啦。正好晚上让食堂他们想想办法,弄几个荤菜,顺便犒劳犒劳大伙,最近天天加班加点,也都辛苦了。大伙庆祝庆祝。”

    “犒劳犒劳大伙我看可以,庆功会就免了。”周龙啸摆摆手说道

    “老周,你这就扫兴啦。”

    周龙啸喝了一口茶水,笑笑说道:“说正事说正事。”

    他把茶杯放下说道:“我准备继续扩大一下销路。”

    陈杰和袁富民一愣。

    “继续……扩大?往哪里扩?市场部天南海北地跑,全国到处都是我们的人。”

    陈杰似乎突然想到了什么,神色有些吃惊,看着周龙啸说道:“你该不会……指的是台湾吧?”

    袁富民一愣,瞪大双眼看向周龙啸:“老周,你野心也太大了吧。”

    当听到台湾那一刻,周龙啸有些发蒙,他愣怔地眨了眨眼睛。

    周龙啸看向陈杰。

    陈杰也看向周龙啸。

    陈杰的想法其实大大出乎周龙啸的意料,台湾的市场周龙啸确实还没有考虑过。

    周龙啸清了清嗓,摆了摆手说:“这个我们先等等,早晚的事。我想说的,其实是国外。”

    “哦……国外啊。哎?国外?”

    陈杰跟袁富民又是同时一愣,看向周龙啸。

    “你是说,赚老外的钱?”

    “对。”

    “但是……现在这个国际环境,我们怎么跟老外做生意啊?西方还在封锁我们。”

    “这就是我想跟你们商量的。我从部里了解到,咱们国家为了打破经济封锁,要在广州举办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简称广交会,现已成为“中国第一展”),就在下个月,到时候会有老外来参加。去年外贸部就跟广东省搞了一个中国出口商品展览会,一下子成交了五千多万美元。这次我们如果也可以参加,说不定能找到机会。”

    “哦……部里准备安排我们去参加吗?”

    “这就是问题关键,这个事是外贸部负责,我跟部里说过了,部里只说尽量帮我们争取。”

    “尽量争取……说明希望不大啊。”

    “我的意思是咱别被动地等着部里,还是得主动出击。这次活动一共就9000平的展览面积,而且是分成工业,纺织,食品,手工艺品,土特产五个展馆。工业馆一共不到两千平的展览面积,好多人都盯着,现在是僧多粥少。”

    袁富民皱着眉说道:“那要是这么说,这个事我们还不太好争取。”

    “所以我把你俩叫来想想办法,这是个机会,咱厂的电子管虽然质量上与国外相比不占优势,但是价格上可以定低一点,先试着打开销路,如果可以出口,也能帮助国家创造外汇收入啊。”

    “‘一五’计划的工业项目那么多,我们被选上的几率确实不大啊。”袁富民挠了挠头。

    “所以啊,你们看咱研究个什么办法,想办法拿到块位置,也去展览试试。”

    三人同时陷入沉默。事情既然不归二机部管,协调起来自然就没那么容易了。

    陈杰想了想,盖住了杯盖,说道:“这个事情交给我吧。”

    两人看向陈杰。

    “外贸部有一些跟我一起走过长征的老伙计,我看能不能麻烦他们想想办法。”

    周龙啸一笑,说道:“那就辛苦我们陈大书记跑一趟?”

    三人相视一笑。

    经过电子管厂与外贸部的妥善协商,电子管厂最终在工业馆大厅争取到了一块位置,面积虽然不大,但是他们本来就是小件展品,对电子管厂也足够了。

    周龙啸让市场部的人带着电子管厂的十八种产品和印好的宣传册以及产品目录前往广州参加,并从翻译科派了两个人一同前往。

    4月25日,第一届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在广州中苏友好大厦拉开帷幕。

    周总理亲临现场视察,并提议将活动简称为“广交会”,此后这个名字便沿用了下来。

    广交会的举办对于我们打破国外的封锁有重要意义。当时国内大量的建设物资都需要进口,但是进口商品就得有外汇,毕竟我们当时不能用人民币跟外商结算。所以国家当时急需外汇。

    首届广交会有来自19个国家和地区,超过1200名采购商到场参加。

    广交会发展到今天,规模早已不可同日而语。第137届广交会已经吸引了来自全球216个国家和地区,超过11万名境外采购商参加。如果与这个数字相比,首届广交会也许稍显“寒酸”了一些。但是这无疑是对外界的一个信号,想要通过封锁和孤立困住中国,是行不通的。

    从此广交会成为了中国与外界之间一个贸易的桥梁,我们与世界的距离被大大地拉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