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大哥你必须当太子,元吉挺你
一连三日过去。
李二凤已率大军渡过渭水,抵达蒲城,并在这里对全军进行了改编。
现在他手上共有大军五万五千余人,仅骑兵就有一万三千余人。
大唐继承了北周在关中的牧场,骑兵一直不少,几乎占唐军比例的四分之一。
李二凤将五万多人完整信息全部登记,这些人是他起家的班底,只要不在战场上当逃兵,他都不会亏大这些人,即便战死,家人也会妥善安置。
随后他将这五万人划分六个府军,每军辖六营,两营重步兵,一营轻步兵,一营弓弩手,一营器械辎重兵,一营骑兵,共九千人。
每个营兵力都是一千五百人,设虎贲郎将或营司马统领。
营下分三校,步兵设校尉,骑兵设都尉,分别统领五百人,其余还是伯长,队率,什长,伍长不变。
六个军分别交由屈突通,侯君成,尉迟敬德,程咬金,张士贵,刘师立等六位大将军统领。
秦叔宝仍然统领玄甲军。
另外,李二凤在所有骑兵中,挑选了最精锐的两千二百名骑兵充填玄甲军,让玄甲军的兵力达到三千人。
不过这些骑兵与玄甲军制式装备不同,所以系统加成还是8%没变,只是进入玄甲军编制,只要都能享受8%的加成,调离就没有了。
除非与李二凤手上八百玄甲军制式装备相同,才能不受限制的调动。
系统这个制约,让李二凤想钻空子都不行。
除此之外,尉迟恭,程咬金二人离开玄甲军后,李二凤又提拔了两名玄甲军副将,八个玄甲军伯长之一的段志玄和牛进达。
他现在班底不够,手下就没几个能人。
抵达蒲城后,李二凤就给派人给李渊送信,让他大张旗鼓往蒲城屯粮。
并不是他缺少粮草,手里有兵,有权,怎么可能缺区区几万人粮草?
这么做,是给各国探子看的。
长安,李渊以顺利举行登基大典,并不顾裴寂的劝解,当场册封李元成为太子,李元吉为齐王,并让出数个重要职位,安抚朝堂大臣。
其实这些大臣中,除了杨广等少数几人,其他人对此没有任何意见。
甚至这风雨飘摇的大唐是谁当皇帝,他们都不在意。
在他们看来,现在的大唐就是案板上的鱼肉,早晚完蛋,有什么值得费心?
杨广,独孤盛,窦荣三人却不同,他们和李家绑的太深,说是大唐的股东也不为过,心里当然希望大唐能好起来。
“什么?老二那逆子跑蒲城去了,还要朕全力给他筹粮?”
大殿上,李渊看着李二凤派来的信使,气得吹胡子瞪眼。
“我还没找他算账呢!他还找朕要起粮草来了?你回去告诉他,要么班师回长安,要么自己解决粮草。”
李渊指着信使就要赶人。
“陛下息怒。”
已升任尚书右仆射的裴寂见李渊还在赌气,赶紧站了出来。
“陛下,秦王手里的大军乃是大唐的根基,千万不能意气用事。何况秦王让陛下大张旗鼓往蒲城屯粮,心中必定有所谋划。”
“他能有什么谋划?无非就是好战,想主动进攻叛军罢了,可大唐正值交替之际,周边诸国必定虎视眈眈,此时,更应该回军防备诸国,而不是主动出击。”
李渊收起怒火坐回龙椅上,虽然经过裴寂开导他冷静了很多,但心中还是有些怨气,何况李二凤的做法,与他的战略背道而驰。
“父皇所言儿臣不敢苟同,论起打仗,二弟心中的韬略要强过我们所有人,他既然郑重其事的上书父皇,肯定有万全之计,儿臣以为,父皇不若先配合,看看局势再说。”
刚当上太子的李元成也站出来进言,身为太子,他当然希望大唐越来越好,他也明白,只有一家人团结一心,才有可能扭转大唐的颓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