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盏茶半杯湖底沙 作品

第32章 两个悲催的倒霉蛋(第2页)

    “你知道他在河东刮了多少钱财吗?”

    房玄龄富有深意的看向李靖。

    “多少?”李靖疑惑的问道。

    房玄龄掰着手指道:“钱财,珠宝,布帛价值千万贯,粮食四十多万石,马料近十万石,田产超过两百万亩,缴获铠甲兵器可以武装十万大军。”

    “嘶。”李靖猛吸一口凉气,惊骇道:“那他不是顷刻间就能拉起起二十万大军?可他为何还要那么多手无寸铁的民夫?”

    房玄龄看着他摇摇头:“那是你没听说唐军战力品的分配,这些钱财有六成要分给参战的将领和士兵。用金钱勾起士兵内心的渴望,激发士兵的战斗欲望,再用严格的梯阶分配制度,激起士兵的上进心,力求短时间打造一支战力超强,且只认他的军队。”

    “他要的是精兵,其他都是炮灰,虽然残忍,但在这种制度下,连晋国降兵都抵不住诱惑,晋国挡不住他的兵锋。”

    “如果一直坚定的执行,天下都挡不住他的兵锋。”

    房玄龄脑中已经浮现出唐军用武力威服天下,一座座城池破碎,世家不得不破财免灾的画面。

    他叹气道:“而且李元凤的政策,对普通百姓伤害并不大,强征民夫之事到处都有,对比其他地方直接纵兵抢掠来说,已经非常宽容。只要象征性交一点钱,唐军几乎不扰民,军纪十分严苛,说他不能长久也不见得。”

    听完房玄龄的阐述,李靖沉默不语,李元凤好像并没有他想的那么不堪。

    和房玄龄想的一样,晋国确实挡不住唐军的兵锋。

    唐军一路向平阳推进,根本不用卫府兵出手,一座座敢抵抗的县城,全部被立功心切的勇士营给攻破。

    一天横推两个县城,周边几县无不望风而降,纷纷派遣使者过来请降。

    李二凤每个县派遣五百卫府兵和两千备军营收缴财务,其余人继续推进。

    两日后大军抵达平阳郡城。

    李二凤这次军威正盛,大军精力充沛,没有给平阳守军考虑的时间,劝降一次不投,直接发起攻城。

    攻城首先要填的就是护城河。

    但李二凤现在有十五万民夫,在投降的各县,又征调了五万,总之把青壮都抽走,你想乱也乱不了。

    守军不敢出城,十五万民夫要填护城河很轻松,不过为了培养民夫的服从性和积极性,李二凤又定下激励制度。

    他让监督的士兵准备竹签一把,民夫扛土十包领一根竹签,一场攻城战集齐十根竹签,就可以兑换拥军木牌回家,之后对晋国的战争就可以免征。

    有这个牌子的人家,大军不得骚扰,今后扩招府兵时可以优先应征府兵,一个牌子一个名额,当然,前提是能够合格。

    除此之外,打造工程器械等,也可以根据表现获得竹签。

    有了激励,民夫们自然非常积极,谁不想早点回家?

    李二凤让大军围城,强弓手压制城墙上的守军,盾牌手举起盾牌掩护,十余万民夫撸起膀子就开干。

    还有数万民夫在工匠营的带领下打造云梯。

    平阳城上的守军,看着城下黑压压一片的人海,无不心悸的吞咽着口水。

    “这么多人,仅平阳城着几千兵马,万余青壮怎么守?”

    郡守头上直冒冷汗,如果不是太原快马传来消息,一万禁很快就会抵达,严令他死守,他才不会守呢!

    现在只能祈祷禁军快点赶来。

    他没白等,禁军确实来了。

    唐军帅帐。

    勇士营的冉从和司马邝正为攻城先登的任务争得面红耳赤。

    这时,一名哨骑飞速闯了进来。

    “报。”哨骑跑到李二凤面前,单膝跪地:“殿下,平阳城北二十里发现晋军,铠甲鲜明,似是晋国禁卫军。”

    “有多少人?”李二凤皱眉问道。

    “大约一万。”

    李二凤冷笑:“区区一万人也敢来平阳,他要早点进城还能对我军制造点麻烦,现在嘛......”

    “秦叔宝。”李二凤大声喊道。

    “在。”秦叔宝拱手站了出来。

    “你带段志玄领两千玄甲军,三千卫府兵轻骑,去把晋国大将的脑袋割下来。”

    “领命。”

    秦叔宝接下命令,信心十足的出了大帐。

    只要不是李二凤,其他人,他可以万军从中取其首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