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盏茶半杯湖底沙 作品

第62章 分钱。

    李元吉心里气得不行,一把抢过李元成书案上的奏折撕了个粉碎。

    他知道自己当不了太子,如果李元成不当,那就只能落在李老二头上。

    这样一来,他岂不是再没机会超过李老二了?

    以后见到李老二是不是还要跪拜?

    不行。

    这绝对接受不了。

    “元吉你。”

    见李元吉二话不说就把他写了许久的奏疏烧掉,李元成非常无奈。

    对于这个年幼的弟弟,他也不好责备。

    叹气的摇摇头,打算重新再写。

    李元吉见状,心里急坏了,连忙上前阻止:“大哥你不能写,到底发生了什么事,让你连太子都不想当了?”

    “你要是不说清楚,写一份我就撕一份。”

    恰巧,太子妃郑氏端着一碗热茶走了进来,见两兄弟争执,她叹气的摇摇头。

    “齐王,你就听太子的吧!这大唐的江山能起死回生,本来就是秦王的功劳,再说秦王为人也不错,等以后秦王即位,也不会亏待自己亲兄弟,何必非要去争呢?”

    太子妃才二十出头,出身荣阳郑氏,不仅长得俊秀,学问也不错,不是那些没有见识的女人。

    在她看来,丈夫想跟手握重兵的秦王相争,一点胜算的可能也没有。

    论功劳,秦王挽救大唐的危机,让大唐跻身天下大国之列,有了逐鹿中原的资格。

    而太子有何功劳?

    论实力,秦王手握大军,威震天下,两次著名大战,诸国闻之无不惊惧。

    太子又有什么?

    除了嫡长子的名分什么都没有,如何去争?

    即便想赢得世家儒生的支持,那也要体现出有和秦王抗衡的能力,否则世家凭什么支持?

    世家不傻,不会胡乱押宝,更不会把宝押在看不到胜利希望的人身上。

    何况大唐出过玄武门这种事,让世家下注更加谨慎,就怕政治上的优势在大唐没什么意义。

    万一秦王也学父皇李渊来这么一场,那他们岂不是白忙活一场?

    身为局外之人,郑氏看得相当透彻,也劝过李元成,可没什么效果。

    现在李元成好不容易下定了决心,要辞去太子之位,没想道半路又杀出个李元吉.......

    “可千万不要再犯糊涂,又被齐王鼓动了啊!”

    太子妃把茶放在书案上,看着李元成,心中暗自祈祷。

    李元吉不乐意了,当场炸毛。

    “什么叫都是老二的功劳?”

    “他李老二无非是出生早几年,要是我跟他一起出生,能有他李老二什么事?”

    气愤之下,李元吉直接喊出了给李二凤取的外号。

    李元成脸色顿时黑了下来,连忙呵斥:“元吉不得无礼。”

    “二郎不管怎么说也是你二哥,怎可如此称呼?”

    李元吉并没把李元成的呵斥放在心上,激动的将他胳膊拉住:“大哥你千万不要听嫂子乱说,你是嫡子就该当太子,元吉只认你当太子。”

    “再说了,老二之所以能有这么大的功劳,靠的还不是大唐的底蕴,没有大唐的底蕴,老二能连战连捷?”

    “大哥你也为老二筹备过粮草,保证了老二的后勤,至少也要占一半的功劳,凭什么都算在老二身上?”

    “大哥,不要怕老二,跟他争,元吉支持你。”

    李元吉一边苦口婆心的劝说着,一边还不停的给李元成打气。

    太子妃没有说话,向看傻子一样看着李元吉,这是有多自大,有多无知才能说出这样的话来?

    什么人都敢夸口超过秦王?

    三个月不到,灭两国,打出两个传成了成语的胜仗,你李元吉能行?

    “生当为人杰,死亦为鬼雄”如此豪气之语,连她一个女人听了都心驰神往,你李元吉怕是琢磨一辈子,估计也难想出一句这般豪气之言。

    还有太子筹备粮草一事她也知道,据她所知,拢共筹集了不到三万石粮,秦王还不要,连河东都没送过去。

    就这般也好意思往太子身上揽功?

    她从未见过如此厚颜......

    看着一脸骄傲还不自知的李元吉,太子妃暗自摇头。

    这个齐王算是被养废了,从小就如此桀骜不驯,早晚自寻死路。

    只希望太子不要被他拉着作死才好。

    李元成也有些尴尬,李元吉给他揽功的说辞,确实有些太过了一点。

    可太子妃的话让他更加不满。

    他现在是斗不过二郎,可为什么就非要让他放弃?

    身为嫡长子,在王府是世子,现在是太子,本就该是继承人,老二就该辅佐他才是。

    现在生出野心,本就是老二的错。

    李元成非常生气,却也不得不认清现实,他朝太子妃摆摆手:“你先出去,我有事跟元吉说。”

    太子妃失望的摇摇头,走出了书房。

    看到太子妃带上房门,李元成这才对着李元吉叹了口气。

    “元吉,不是大哥不想当太子,实在是我们斗不过二郎了,放弃吧!”

    见李元吉一脸疑惑,李元成就把今天大殿上发生的事情,给他讲了一遍。

    李元吉听后,一脸愤慨的说道:“好啊!我就知道老二心思深沉,不像看上去那么老实,你们都被他伪装给骗了。”

    “现在如何?”

    “应验了吧!”

    李元吉一副众人皆醉我独醒,对李元成摇摇头,继续道:“父皇是皇帝,也是他父亲,要收他兵权天经地义,他反抗就是大逆不道。”

    “以防万一,手段偏激了点有什么错?”

    “错就错字用错了人,要是父皇肯用我,今日老二,绝对乖乖的把兵权交出来。”

    “可惜了!”

    李元吉遗憾的叹了口气,又道:“这样一来,我们在明面上确实很难有机会斗过老二,不过也不是没有机会?”

    “机会?”

    李元成一怔,不知道这机会从何而来,疑惑的看向李元吉。

    李元吉凑在他耳边,小声说了几句。

    李元成勃然色变,连忙摇头:“不行,此事断不可行,我们是亲兄弟。”

    李元吉不置可否:“大哥,只有老二突然暴毙,我们才能赢,我又当不了太子,我提这个建议还不是为了你,为了大唐?”

    李元吉急切道:“大哥,为了大唐,绝不能让老二这种手段狠辣,心思阴沉的人坐上皇位啊!”

    李元成还是摇头,没有说话,握着笔杆的手都在颤抖。

    李元吉见状也不多劝,“大哥,你仔细想想,我先回去了!”

    李元吉走后,李元成再也写不下去什么奏折,闭目瘫倒在座椅上,天人交战,心里久久不能平静。

    太子妃等李元吉离开后,再次折返书房,看到书案上笔墨散落,她皱眉问道:“怎么不写奏折了?”

    “先不写了。”李元成摇摇头:“你先出去,让我静静。”

    太子妃一阵失望,知道太子这是又被齐王说动了,满心无奈的离开了书房。

    皇宫之中。

    李漉征得李渊同意后,来到了太极宫求见李虎。

    李虎听到太监禀报,得知女儿回来了,激动的跑到了宫门。

    “漉儿。”

    看到真是几年未见的女儿,李虎老泪纵横。

    李漉看到父亲苍老的面孔,连出行都要受到限制,心中一阵悲切。

    “父皇。”

    她双眼含泪,激动的跑过去搀扶住李虎。

    “回来就好,回来就好。”

    李虎含着眼泪,轻轻抚摸着女儿的发丝,脸上满是慈爱和思念。

    “这次回来就别走了,你二哥和三哥都不在了,父皇只有你一个孩子了,父皇也不知道还有几年好活,就留在长安陪父皇最后这几年。”

    在李虎心里,只有四个嫡子,嫡女才算自己孩子,现在二儿子和小儿子都死了,也只有李漉这个嫡女才是他最后的牵挂。

    至于李渊?

    李虎只当没生过他。

    “嗯,父皇,女儿不走了,你也要好好保重,女儿会经常进宫来看您。”李漉扶着父亲的的胳膊,脸上全是久别重逢的温情和眷恋。

    李虎欣喜的点点头,抹了抹眼泪,拉着李漉道:“走,进去陪父皇说说话。”

    ……

    晚上。

    秦王府中。

    李二凤将吕锦等将领叫到书房,指着书案上的两封密信道:“这两封密信我没拆过,你们先替我看看吧!”

    吕锦等人以为是李二凤对他们的考验,二话不说就拿起密信,打开看了起来。

    没毒。

    可信上的内容却让他们大吃一惊,转而就是无比的气愤。

    吕锦紧紧捏住手上的密信,一脸愤怒,杀气腾腾的开口:“大王,陛下还想对您不利,我们这就带兵,杀进皇宫。”

    李二凤一愣,这两封密信他是真没看过,并不是考验吕锦等人,是想让吕锦等人看到他的坦诚和信任。

    不过这会一看吕锦等人表情,当即明白是李渊又要搞事。

    李二凤摆摆手,拿过密信看了起来,一字不漏将两封密信看完,不由得笑了起来。

    两封书信,一封是张亮和公孙武联名写的,详细写了李渊想让两人当卧底,潜伏在他身边,赢得他信任,而李渊假装作失去雄心壮志,寻欢作乐当个昏君,慢慢跟他缓和关系,让他放松警惕。

    然后再寻机把他叫到宫里团聚,最后他们再倒戈一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