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让李元凤尝尝六国伐秦的滋味(第2页)
“殿下,这种宝剑末将也想要一柄。”
吕锦和秦叔宝同时开口恳求,自古武将爱宝剑,吕锦二人也不例外。
几名大匠同样是一脸的惊讶,“这...这是天下名剑上的天然花纹?”
“这么简单就锻造出来了?”
他们有点不相信自己的眼睛。
一名大匠感慨道:“是啊!太快了,千年前欧冶子大师发明堆叠百锻之法,用湛卢山神铁经过一百次折叠锻打,花费三年时间才造就名剑湛卢,剑身出现这种天然花纹。”
“是啊!这种堆叠锻打出来的神铁又被称作百炼钢,不仅耗时日久,技法也不是一般匠人能掌握,所以大汉以朝以前,整个天下都没有几柄这样的宝剑,可谓是万金难求。”
“后来乌兹钢传入,神铁本身自带天然花纹,这样的宝剑才稍稍多了起来,却还是千金难求。”
“没想到依靠殿下的方法,这么快就锻出一柄这样的绝世宝剑出来,以后怕是光卖宝剑就能养起数万大军。”
这名大匠说完,苦笑的摇了摇头,完全没想到这么短的时间,就锻造出了两柄传说中的宝剑样品。
虽然只是个半成品,质量如何也不知道,但只要知道了方法,他们就有办法改进。
李二凤却是一愣:“你们是说百炼钢是堆叠打出来的?千年前咱们就有了自带天然花纹的宝剑?”
“是啊!”一名大匠笑呵呵道:“鱼肠,干将,莫邪都是这样的兵器。”
“只要有时间和材料,各种各样的花纹我们琢磨琢磨,应该也能锻造出来。”
“不过殿下这种扭转方式的花纹倒是首次出现,耗时也不多,倒是可以在军中普及,就是不知道效果比不比得上那些宝剑。”
说着,大匠们便开始给李二凤讲起了百炼钢的堆叠锻造法,以及各种剑身花纹。
李二凤一脸懵逼,他还是第一次听说百炼钢是堆叠锻造打出来的,亏他还担心堆叠难度太大,没有说出来。
原来老祖宗早就会了。
剑身花纹李二凤倒是知道,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只是他以都是像青铜器铭文一样做上去的。
到了唐朝才开始出现带天然带花纹的兵器。
没想到还是他肤浅了。
李二凤还在惊讶当中,一名工匠突然拍了拍额头,兴奋的开口:‘殿下我想起了,这种扭转锻造方法,在大汉的时候就已经有了,只是不好固定扭转,比堆叠锻打百炼钢还难,慢慢也就不用了。
现在有了这个大铁疙瘩,倒是不用担心这个问题了。’
经他这么一提醒,其他几名工匠也恍然大悟。
“没错,这就是大汉的扭转锻造法,先前我就觉得熟悉,原来是这门技艺。”
李二凤又傻了。
大汉就有扭转锻造法了,老祖宗会的有点多啊!
在顶级武器的锻造上,不比什么大马士革锻造技术差呀!
李二凤暗自摇头。
不过也不是没有收获,至少这个大台钳和扭转扳手的应用,让这种锻造方法省了不少时间。
另外大马士革的锻造方法,关键在于炼金粉和渗碳技术,这些总能有点用。
既然这种宝剑这么贵重,是不是可以让将作监成立一个部门,专门去研究打造大唐品牌名贵的宝剑和宝刀,让天下贵族豪绅都以能拥有一柄唐刀而自豪。
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工坊的创新力,还能借此传播大唐的影响力。
最后还能赚点小钱。
让将作监的工坊不至于全部靠朝廷贴钱。
看着眼前这柄半成品宝剑,李二凤有了想法。
他没在纠结锻造法的事,把唐横刀和陌刀的样式图,交给了工匠,让工匠慢慢琢磨,又把大马士革锻造渗碳技术仔细讲了一遍。
然后带着吕锦和秦叔宝离开将作监。
就在李二凤带领大唐快速改革备战之时,他的政策,以及固原李氏的下场,很快就传遍了天下。
天下无不震动。
天下世家无不惊恐。
西凉国陇西郡,狄道县。
陇右李氏祖地,主脉邬堡中。
陇右李氏当代族长李沐,七八名李氏族老,五六名分脉家主,齐聚一堂。
“族长,此事不能就这么算了,李元凤如此狠辣,他的政策视我们世家如牛羊,随意屠杀,我们必须联合天下世家,策动天下诸国一齐伐唐。”
“是啊族长,当初他李虎死皮赖脸贴靠在我陇右李氏的门楣,现在大唐刚有起色就翻脸不认人,我们必须还以颜色,让李元凤知道,我们陇右李氏不是任他屠宰的羔羊。”
“对,必须还以颜色。”
“族长,下决心吧!”
“族长,您不能无动于衷啊!”
李沐沉默看着堂中愤怒的族老们,任由他们七嘴八舌的发泄,始终没有开口。
等他们激愤的情绪消散不少,这才面无表情的开口:“说完了吗?”
闻言,一众李氏族老,分脉家族纷纷安静下来,坐回了原位。
李默扫了一眼众人,见他们不再争吵,站起身说道:“说完了那就听我说两句。”
众人连忙抱拳:“请族长示下。”
李默沉声道:“世家之所以能长存,靠的不仅是人脉还有影响,同样还要懂得一个道理。”
“那就是识时务者为俊杰,当皇权强势的时候要懂得回避,没必要争一时长短,王朝终有腐朽的时候。”
“我们世家不是王朝,要的不是掌控天下的权柄,而是标榜德行,树立名望,让天下人尊崇和仰视。我们的财富也不是土地和钱财,而是所有尊崇,仰视我们的人。”
“为了一点钱财和土地,与王朝对抗,和武夫争一时之长短,固原一脉实属不智,死得不冤。”
“李元凤如此强势,兵锋正盛,在没有绝对把握能将他覆灭之前,我陇右李氏主脉,不能正面与他撕破脸皮。”
说到这,李默看向一位族老道:“四叔,你去一趟长安面见李元凤,言明固原一脉的自作自受,与我李氏其他支脉无关。”
“族长,就这么算了?”李默四叔不甘心的问道。
“族长,不能啊!”
其他人同样不甘心,纷纷看着李默进言劝阻。
“谁说就这么算了?”
李默对众人压了压手:“我只是说主脉不能站在明面,不是说就这么算了。”
“我记得固原一脉还有一个叫李密的族人,好像在魏国为官吗?”
李默四叔点点头:“李密现为魏国车骑将军,正率兵与韩国大将张须陀作战。”
“不只是他,固原族人李孝先,现任蜀国丞相府长史,与蜀国丞相诸葛陵,卫将军姜博宇交情匪浅。”
听到四叔说完,李默沉声道:“那就我们在背后支持,由此二人联络世家,说服韩楚魏三国,以及燕赵两国停战,然后组织联军伐唐。”
“相信关东的世家,也不想看到李元凤这种不讲武德的人,继续做大。”
“另外让李氏门人,鼓动薛举伐唐。”
“李元凤不是封号秦王吗?这就让他尝尝六国伐秦的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