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皇极殿上血流成河,咱的大明是蒸蒸日上!(第2页)
这群大臣们,显然觉得法不责众。
但他们还是低估了朱瞻墡的冷血还有坚决。
“来人——!!!”
朱瞻墡一声厉喝,“将这些藐视皇权,目无君上的大臣们,全部拖出去——即刻斩首!”
“什么?”
“暴君!!!”
“无知小儿——!”
“疯了疯了……”
“我大明这是要亡了吗?”
“独夫!”
“屠夫!”
此起彼伏的骂声。
指着朱瞻墡一张张激动而又愤怒的脸。
此刻在皇极殿上生动地演绎着一幕大剧。
甚至,连太子殿下都站了出来!
“小……,监国殿下!——万万不可!”
朱高炽这个明仁宗。
最终还是挺身而出。
朱高炽一见自家小儿子,这是要将这皇极殿给染成一片猩红呀!
急急忙就赶紧出声劝阻。
小五这一刀如果真的下去……他想想就一阵后怕。
暴虐无道一词那可真就要落到小五脑袋上了!
朱高炽也很冷静!
“监国,容我这个太子说一句,国不杀诤臣,他们都是为了大明江山社稷,直言犯谏的臣子,断无太大的过错!”
又道:
“反观监国,若要轻易滥杀大臣,定然会招致恶名!甚至还会使得朝野动荡;我大明开国以仁德治天下,以法理定江山,这是从太祖洪武皇帝就开始的,断没有随意诛杀进言臣子的说法。”
朱高炽拿捏着君臣关系,也对自己的儿子施加压力。
甚至连国本都抬出来了。
这是摆明了一个态度!
——监国,不可杀呀!
一见太子殿下出来求情。
这群大臣们。
那是感激涕零。
“太子宽厚怀柔,臣等感激不尽。”
“还是太子仁德。”
“仁君呀!”
“有北宋仁宗风范!不愧是太子殿下。”
“太子大仁大义!”
朱瞻墡闻声不动,心底里暗暗盘算。
仔细掂量!
“锦衣卫?是我这个监国身份是假的?还是你们北镇抚司已经不打算听陛下的命令了?监国如天子,见吾如见圣,——还不快将人带出去!”
“是——!”
几十个飞鱼服的锦衣卫不再犹豫。
将哭爹喊娘的大臣们,一个个都给拖拽出去。
一连十几个。
“太子,救救我啊!”
“太子殿下……”
“暴虐之主,天不公允呀!”
“朱瞻墡你枉为太子之子!”
“你这个屠夫——!”
朱高炽愣在原地。
他不敢相信地望着小五。
一时间竟然有点儿不认识自家小儿子了。
十几个朝中大员,就这么拖出去杀了?
不说别人了,老爷子也做不到吧?
能做到的估计也只有太祖爷了!
此刻还站在这里的朝臣们,一个个都觉得浑身发凉。
每当朱瞻墡的眼神波及他们的时候!
每一个都犹坠冰窟。
冷得让人心底里发寒!
大臣们耷拉着脑袋,低着头,都害怕得不敢再出声。
朱瞻墡端坐在龙椅上。
面无表情地端起热茶来喝了一口,淡淡道:
“杨士奇,别干站着了,你老要退休前,也得做做事……说说关于海关税收的改革吧。”
在这样一场血腥味十足的早朝中。
大明关税的问题就敲定了。
早朝一结束。
朱瞻墡并没有着急离开。
而是亲眼目送着百官们离开皇极殿。
最后才走下龙椅。
跟自己的父亲太子殿下朱高炽,相顾无言。
偌大一个皇极殿。
此时显得安静。
就父子二人。
“小五,失心疯了?”
朱高炽打破沉默。
语气里都是责备。
一肚子的怪罪!
“爹!”
“你还知道我是你爹?我是怎么教你的?真以为坐上监国的位置,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别说是监国了,就算你小子是皇帝,也要牢记——皇天无亲,惟德是辅!仁德才是君主的本分!”
朱瞻墡叹了一口气,“爹,你是一个仁君!但难道你忘记了?宋神宗的王安石变法为何失败了吗?从上到下,从朝堂到民间,从官员到商贾,一个个沆瀣一气,将茶盐两税尽数中饱私囊!”
“偌大一个以富庶著称的大宋朝,却是各地流民遍地,起义不断!”
“连这么有钱的北宋都被官员商贾们折腾得亡国了!”
“我大明若不吸取教训,亡国有日!”
朱高炽闻言彻底呆住了!
却也不禁深思。
见状,
朱瞻墡又紧接着说道:
“变法失败,就是要亡国,五国城住得了赵家二帝,也住得了朱家的龙子龙孙们!无非,亡宋的是金,亡我大明的又不知是谁了……”
朱高炽彻底沉默了。
甚至眉头都紧锁到了一块。
拧成了一个大大的川字。
“爹,商人重利轻离散,自古都是唯利是图的!特别是江南一带,自两宋再到前朝,当地的商贾一直广开书院,大建学堂……如今的朝中,一大半都是他们的人,每一个都是他们的喉舌,都是他们的傀儡!”
朱瞻墡沉沉一叹,
“他们每一个都想从我大明百姓身上吸血吃肉,那些御史言官一个个都是道学家——百无一用!建文一朝就这群人最坏事!咱们可不能惯着他们。”
“那……”朱高炽还是不忍,“你就这样诛杀当朝大员?十几个都是三四品的官员!”
“爹,你慈悲,但也须知,平时菩萨低眉,战时须金刚怒目——这可是一场战争!”
“唉~!”
朱高炽虽有不愿,但也深知其中利害。
更被自家儿子给说通了一些!
“也罢,爹知道了,如果闹到老爷子那里,出了事,爹替你善后就是了!”
说完,朱高炽转身离开了。
徒留下朱瞻墡站在原地。
“明仁宗……爹,改革不是请客吃饭,哪有不流血的?”
朱瞻墡望着离开的父亲。
那个历史之中的明君明仁宗。
心底里也是感慨万千!
自己也不想杀人。
但不杀又有什么办法?
天下太平,盛世长歌……可不是说说就能做到的。
朱瞻墡走出皇极殿。
遥望着日落的紫禁城。
眼神越发坚定!
一日不到。
朱瞻墡就成了家喻户晓的人物。
整个京城连小孩都知道。
这一位年少的监国殿下,第一天监国就诛杀了十几个当朝大员。
关于这个少年监国残暴不仁,桀纣转世的流言,不胫而走。
一时间,由京城开始辐射出去。
都是关于朱瞻墡不好的传言!
……
第二天。
百官们虽然不敢明面上反对朱瞻墡了。
但惯用的阳奉阴违,明面一套,背后一套也就开始了。
真就是印证了那句话: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他们就是要让朱瞻墡这个监国——令不出紫禁城。
表面上他们服服帖帖的,暗地里却坚定抗争。
朱瞻墡第一时间就找到了丁白缨。
这群人喜欢这样玩。
玩阴的是吧?
那好,咱也不择手段!
做皇帝呀,那就得:
——三观比正道还正,手段比邪道还狠!
不私底下死几个大臣,他们就不知道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杀鸡儆猴,杀一儆百。
朱棣刚离开了京城。
正在出征的路上。
就收到了一份密报。
密报一到。
跟随朱棣一起出征的汉王和赵王。
也大体猜到了什么。
老爷子还没走远呢,那小子就杀了十几个大臣。
这还得了?
两兄弟都期待着老爷子发火。
最好连大哥也给一并惩处咯!
汉王爷更是随时准备返回接手监国大权!
朱棣看完密报后,随手就扔到了火堆里。
他连多看一眼的心情都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