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喜纯爱大后宫的萌新 作品

第8章 :亩产三千多?震惊朱棣永乐朝的第一国师!

    姚广孝脸上的表情变化,都在朱瞻墡的眼中。

    这让朱瞻墡心下更为自信。

    如姚广孝这般聪明的人,只需要你说一点。

    他就能醍醐灌顶。

    想清楚想明白其中的许多道道。

    朱瞻墡见状,继续下猛药!

    “大师,您说,若我大明朝有一天亡了,它会因何而亡?”

    姚广孝闻言一惊!

    他不敢相信这话,是从一个老朱家的龙子龙孙口中说出来的!

    甚至如今当朝执政的监国殿下。

    此刻,在姚广孝的眼中,面前的少年隐有龙相!

    身上的气势,更是显露无疑。

    令人望而生畏,又心生敬佩。

    老朱家又出了一个如此圣孙!

    姚广孝心情也很复杂!

    为大明高兴,为嫡长孙朱瞻基忧心……

    此等桀骜少年臣,怎会甘心屈居人下?

    未来不争夺大位,也会雄踞一方!

    此子,其志不小。

    见姚广孝不说话,只是注视着自己,一副神情变幻的样子,朱瞻墡一脸轻蔑地道:

    “都说盛名之下无虚士,今日大师也不过虚有其名……”

    劝将法不如激将法,激将法不如挑衅法!

    姚广孝顿时面上不悦!

    眼神含怒!

    朱瞻墡又道:

    “都说大师你通晓古今,上知五百年,下知五百年,天文地理也无一不晓……怎么说一下我大明的国运就不敢了?看样子还是老了,担不起山中宰相,黑衣大师的盛名了!”

    “呵!殿下何须激老衲?”姚广孝吹胡子瞪眼,“这有什么不能说的?我大明继承汉唐雄伟,也承前朝法统,本就是一脉相承的大一统王朝,三省六部,行省……甚至宗王出镇,本朝都加以学习改良;”

    “但本质也跟历朝历代一样,都只是在前朝的基础上学习借鉴和改良适用,如此一来,也会造成一个很大的问题——皇权集中下的君主难免会懈怠!”

    朱瞻墡颔首微点,“大师,继续。”

    但也没有多说什么。

    似乎就是一副,你这不是什么惊世骇俗,也不是什么发人深省的至理。

    朱瞻墡的这一副态度,让姚广孝微微生怒。

    自己谈古论今的时候,

    你小子估计还没投胎吧?

    姚广孝冷哼一声,又道:

    “当然,皇权集中,有好处也有坏处,正如洪武皇帝一样,老年之后,心力憔悴,也就犯下一些大错!至于设置内阁,也是太祖晚年不得已的举措。”

    “也从洪武一朝开始,朝中大员也好,各地官员也罢,结党营私,朋比为奸……蔚然成风,党争更是在所难免!”

    朱瞻墡听到这儿,打了一个哈欠!

    还掏了掏耳朵。

    他朝着站在身边的丁白缨道:

    “白缨,去给我将那大雄宝殿供着的果子挑一个新鲜的过来,公子我有点儿想吃甜果了。”

    “嗯,公子。”

    姚广孝彻底怒了!

    这小子,完全是看不起自己。

    岂有此理?

    还吃佛祖的果子?

    你配吗?

    怎么这小子不自己坐上去,接受供奉?

    目中无人的小子!

    姚广孝一咬牙,当即将自己心中一直以来,甚至都没给朱棣说过的大明祸根,给说了出来:

    “殿下,您年纪尚小,须知,大明百官多出江南士林,功名皆出几大书院,各地士林也都是以各地书院为主,他们争相考取功名,也纷纷争夺内阁的几个位置,党争是他们唯一可以争名夺利,抢班夺权的手段!”

    “大臣们的争斗是可以维持皇权的稳固,但也会导致朝局的动荡,政策推行的窒碍难行……因此,我大明日后必亡于党争!”

    “但凡遇到天灾人祸,外敌入侵,这样的党争不止不会停止,甚至还会加剧,这就会导致我大明彻底的崩溃!”

    朱瞻墡见姚广孝停下了。

    甚至还盯着自己。

    微微一笑,“大师就这?说完了?”

    姚广孝端起茶杯润了一下喉咙。

    点点头。

    当然说完了!

    这下,他倒是要看看,这个小子能有什么高见?

    真以为比得上自己这个山中宰相?

    倒要看看这小子能有什么醒世名言!

    姚广孝虽然生气,也不服。

    但对于朱瞻墡的“资本”一词,也是细细品味。

    这小子确实有点本事!

    短短一语,就说尽了商贾一流,为何只能排在士农工商的末尾!

    不过,这小子太不尊重人了。

    要知道他皇爷爷朱棣到这儿来,那也只有求教的份!

    “说完了。”

    “大师……”朱瞻墡起身,一笑,“——真是大错特错!”

    “什么?!”

    姚广孝一愣,面上大怒,“殿下最好说出一番高见来!否则老衲可是要送客了。”

    “大师别气,你看我说得对不对……”朱瞻墡安抚姚广孝那吹胡子瞪眼的样子,“我还是那个老话!——资本!”

    姚广孝不以为意,冷笑道:

    “呵,自古商人逐利是天性,他们手里也就有钱,这能亡国?笑话!对于商人又有何可惧怕的?”

    “大师错了!”

    朱瞻墡否决道:

    “一旦这群商人们看到了有利的事情,甚至极其高的利润,他们敢——卖国!”

    “资本的胆子跟他们眼中的利益一样大!资本害怕没有利润和利润太少,如果有半成的利润,它就敢铤而走险;如果有八成的利润,他们就愿意做禽兽不如的事;”

    “如果这利润有十成,他们明天就敢把粮食和铁器,甚至火器给卖到敌人的手里去,……资本无国界,商人无祖国。”

    “只要钱够了,他们甚至可以卖给你吊死他们的绳子!”

    姚广孝神情一惊!

    不由心中大震!

    他反复品味朱瞻墡的这一番话。

    渐渐得犹如看到了一头恐怖的洪荒巨兽。

    好似这巨兽一直在等着时机,一口撕掉大明身上的一块肉一样。

    “殿下,这资本……真有如此厉害?”姚广孝惊问。

    “这还是小的了!遇到天灾,遇到外敌,他们囤积居奇,里通外国,都是常规操作。”

    朱瞻墡又道:

    “如今我大明朝富商巨贾不计其数,他们豪宅田产遍布四方,他们广建学堂,豢养名士,甚至将自家的子孙,不论直系还是旁支,纷纷送入朝堂……这大明的天下,还是洪武爷口中的与百姓共天下吗?”

    “治国之道,自古都是藏富于民,富民才能强国,民不富则国不富;我大明自立国,商贾富,士绅富,皇亲国戚,世袭勋贵皆可富,就是不富百姓?这是什么道理?”

    朱瞻墡说到最后,也是一脸悲哀。

    立国之正,莫过于明。

    可一想到大明的结局。

    生于理想,死于人欲!

    何其悲哀?!

    此时的朱瞻墡心态彻底融入了朱家子孙之中。

    他侃侃而谈,直抒胸臆。

    甚至都没有注意到,姚广孝都听得呆住了!

    朱瞻墡左一句资本家,右一句百姓苦。

    骂骂朝廷,说说百官。

    最后更是直言:

    ——愿挽天倾!

    姚广孝不知道听了多久。

    当朱瞻墡说完的那一刻。

    他站起身来。

    面朝朱瞻墡拜了三拜!

    “老衲妄为国师,虚度光阴人生半载,今日得听监国一席话,胜过我佛如来三宝妙言,真是朝闻道,夕死可矣!”

    朱瞻墡淡然一笑,看着冲着自己拜服的大和尚道:

    “我大明也就比前朝多了一些民族大义罢了,若真想治隆唐宋,远迈汉唐,这路可比当年玄奘西游还长!我已贵为监国,别无所求,但求执政为民,推行新法,可……

    话音一转,朱瞻墡故作为难道:

    “可孤功低德薄,手底下缺乏人才呀!而且本殿下眼前就有一桩影响大明未来,天下命运的大事,必须找一个值得信任的大学之士才能办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