泮韩彬 作品

第70章 同病相怜

他狂任他狂,清风拂山岗。

对我来说,“饼干屑的问题不是什么大问题,大不了每次上床前,自己清扫一下,我都习惯了,我不是怕冯旭,我也不是没脾气,要搁以前,我早和他干上了,我现在真的没这个精力,每次回到宿舍就想赶紧睡觉,我实在太累太困了,我没精力去想别的。”

不过,在402住了那么久,他们在我身边垒起了一堵无形的高墙,我还是第一次听到如此仗义执言的话,感动似乎又多了些。

我突然想到了冬冬。

也就是从这时起,我跟丁群的接触慢慢多了。

丁群的性格有一点点像《水浒传》里的李逵,天真率直,包藏着某种火焰一样的东西,对自己不喜欢的人缺少宽容,做事不存在灰色地带,直劈直削,爱憎分明。

丁群虽然也是农村人,但他气质好,风度翩翩的。虽然我不大喜欢留长发的男生,他也不是我喜欢的那类长相。但我们没法不接触,我们就像飞行途中落单的孤雁,要么一起结伴飞行,要么独自飞行。

接触了才知道,丁群的家庭条件比我还差。

他母亲刚去世不久,家里有两个弟弟、一个妹妹和一个能吃不能动的奶奶,全靠种地的父亲一个人养活。他的大弟弟丁立小时候得过脑膜炎,治疗不及时,智力受损,变成了傻子。

丁群说,“我那个傻子弟弟至今都还光着脚板走路呢。”

一个人的童年锻造一个人的一生,丁群那些孤绝的气息缘于他的童年。

大多数和世俗扦格难通的诡才,都有个不寻常的原生家庭。丁群的父母关系就很不和谐,经常吵架。从小,他的世界是阴沟。贫瘠和黯淡是他年少生活的主色调。父母甚至连温饱生活也不能提供,很多时候,他们在争吵声中忙碌着,任凭墙上丁群的一排排奖状蒙上灰尘。

丁群的学习非常好,所有的老师都说丁群是他们学校百年一遇的天才。教过他的老师都说,丁群每次上课很少专心听讲,更是不做课堂笔记,经常看课外书,总是看的带着孩子般的自得和陶醉。老师看不过,会故意提他的问,奇怪的是,他每次都能对答如流,更绝的是,每次考试都是第一,老师和同学们都对他如此出色的记忆赞不绝口。

家庭生活的不幸让丁群成了个固执还叛逆的孩子,不是那种染头发、打群架的叛逆,而是暗戳戳地跟身边的一切对抗,不喜欢跟任何人建立过于亲密的友谊,冷冷的,孤孤单单地,用这种有些中二的方式,无声地对抗着身边的所有人。

可能,这种超人的天赋一旦盘踞在一个与众不同的人的灵魂里,那些异乎寻常的调调,总是能让俗世里的有些处事规则相形见绌吧,这也使丁群的“舞文弄墨”成为可能。

从开始学习写作文起,丁群就养成了写日记的习惯。每天做完功课,他都要尽情地在日记上倾吐自己的酸甜苦辣和秘密心情。

日记,成了丁群最要好的朋友。而苦难和孤独也给了丁群幻想的翅膀。他用幻想去弥补他的缺憾和空白,用幻想去编织明天的花环,用幻想去安慰自己,充实自己,壮大自己。

和我一样,高考结束的那个夏天,烈日炎炎下,丁群迎来了他的“多事之秋”。

母亲去世,奶奶脑出血瘫痪,小弟弟考上初中,妹妹考上高中,他考上大学。面对家庭的突然变故和三张同时到来的录取通知书,丁群的父亲被焦虑笼罩着,几乎在一夜之间白了头。

开学后,有很长一段时间,丁群都被失眠折磨,陪伴他的只有一支笔。有一次他拿着笔,搬板凳到水房里写到天亮。那个晚上,他一口气写了三篇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