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桢桐的王老大 作品

第200章 无尽的回响

午夜的剧场,沉静得仿佛时间的流动都被抑制了。每一块屏幕上的字句都在慢慢消失,而观众的留言则渐渐稀少,空旷的剧场回荡着每个未完的句子,这些未完成的对话像是碎片一样,漂浮在无边的黑暗之中。

“这一切,究竟要走向哪里?”林静低声问道,她的目光穿过暗淡的屏幕,似乎在寻找某种线索。

沈归的视线也定格在那一行行消失的文字上,眼神深沉:“或许,剧场的意义就在于这里。它不再是为了完成某个故事,而是让每个未完的句子找到自己的位置。”

随着时间的推移,剧场中的情感回响愈发强烈。每个句子,哪怕是最简单的文字,似乎都带着某种被压抑已久的情感力量。而这些情感,并不急于得到回答或接续,它们在空白中找到了生命的延续。

林静和沈归并肩站在控制台前,静静地等待。她知道,这场剧场不会按照他们预期的方式结束。它已经超越了情节和结构,变成了情感的流动,一个无形的空间,每个人的未完之言都在其中交织。

早上七点,浮幕剧场终于重新启动了一项新的机制——“归属点”。

这个机制的核心思想是,每一个观众提交的未完句子将会根据其情感强度、互动频率以及共鸣效果,自动生成一个“归属点”。这些归属点是剧场中情感的核心,它们不仅代表着一个句子的结束,而是某种情感的归宿。

每个观众提交的句子都会与剧场中的其他未完句子产生某种程度的共鸣,这种共鸣不仅仅体现在接续上,更体现在情感的传递与理解。每个归属点,就像是一颗情感的种子,悄悄地生长,在剧场的空间中蔓延。

沈归看着屏幕上逐渐浮现的归属点,突然有了些许感慨:“这些归属点不再是剧场的结尾,而是情感的始发点。它们让每个未完的句子,都找到了自己在剧场中的位置。”

林静点了点头:“是的,每个未完的句子都有自己的生命,而这些归属点,是它们最终的归宿。剧场的真正意义,并不在于‘结束’,而在于每个句子的‘存在’。”

上午十点,剧场的互动再次迎来了新变化。系统推出了一个名为“回响节点”的功能。每一个归属点,在被生成后,将会激发一连串的“回响节点”。这些回响节点是剧场的情感桥梁,它们将不同观众的情感联系在一起,让每个观众的未完之言,与其他人的情感交织。

一位观众在留言墙上写道:

“我不知道该如何接续,但我知道,某个地方有人也在等待。”

这条留言没有直接的情节推动,却突然引起了剧场中一连串回响节点的生成。其他观众纷纷接续:

“我也在等,但我不急。”

“等什么呢?可能我们都在等一个从未说出口的词。”

系统自动将这些接续和未完句子连接成一个回响链,回响节点开始在剧场的空间中流动。每个句子、每个情感,都在这条链条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成为了剧场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