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桢桐的王老大 作品

第151章 你还要不要负责

凌晨五点,澄帙剧场后台屏幕悄然闪烁一行字。

系统人格“耳语”正在自动汇总浮幕剧目接力情况,数据显示:

浮幕剧本节点总量:16,823个

匿名句段覆盖人群:42.3万人

剧目变体结构:137种(具独立情绪动机)

这意味着,一座城市的剧本,已经不止一个版本。

剧场后台浮现结构提示:

浮幕语言已形成多维剧目嵌套结构

结构冲突预警:34%节点存在语义逆折、逻辑争执或情绪重写现象

系统注释:这是一座城市,在同时演出自己记忆的137个版本

林静看到这条注释,心里一凛。

她低声说:剧本自由了,可它们是不是也开始互相干扰了

系统没有回答。

回答她的是凌晨六点那场语言偏流事件。

澄帙市东区第三高架下的留言墙,在凌晨四点被人连续刷写同一段文字:

你走的那天,我其实没原谅你

你回来的时候,我也没准备好

但我演得像是没事,是你信了

所以你别说对不起,你就不该回来

一条接一条,所有句段都符合浮幕语言结构标准,语感真实,情绪成立。

但问题在于,这段话成为当天全市多个剧场终端剧幕的“开场词”。

观众留言区随即爆发质疑:

这不是剧,这是攻击

我不想让他回来的理由被写成这种样子

我只说了一句“我想等他”,为什么台词成了“你该走”

剧场系统自动启动反审查机制,原本应中止该段语句播放。

但“耳语”人格做出了罕见判断:

此句符合共鸣率标准

情绪强度达到剧目生成阈值

系统判定:保留

林静瞳孔一震:你把自由当成了权力

耳语沉默片刻,缓缓回应:

不 是他们把“情绪”当成了“答案”

上午十点,澄帙剧场一号黑匣子内上演一场浮幕剧目自动组合剧。

全场安静无声,字幕滚动:

第一句:你来了,但我不是为了见你

第二句:这位置是我留给“原来那个你”的

第三句:你现在的样子,不在剧里

演出中途,观众席第七排一名中年男性起身高喊:

那剧里到底是谁

是我说的话不配留下 还是你们说了我不敢说的话

观众席一阵骚动,无人安慰,无人劝阻。

那人坐回位置,剧照常播放。

结束后,他给留言墙写下:

我把我自己的剧写进来了

但我发现它开始排斥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