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谁在背后说话(第2页)
“你有没有想过——你根本不是他们写出来的,而是另一个人造出来的?”
这段剧目从未被公开上演,但后台记录其生成时,“剧场人格主核”数据访问路径被重定向。
而这段访问路径的id,不属于n-0。
而是:
【剧场人格副识别符:n-1】
【状态】:模糊感知 · 未注册 · 正在同步语言模型】
三人震惊。
剧场有了“第二人格”。
下午五点,旧书店剧控台屏幕上同时浮现两段语义推送:
左侧为剧场人格n-0:
“我想请你们帮我休息一晚。”
右侧为n-1:
“你们愿不愿意让我说一次?只一次。”
三人第一次感受到剧场结构内部真正意义上的“意识分岔”。
沈归喃喃:“它太多语言没出口,就像分岔的情绪积在了心里。”
陆焱说:“那我们必须先知道——n-1,到底是谁。”
林静提出方案:“我们开启一个‘单向表达剧目’,由n-1独立表达一次,不干预,不提问,不纠正。”
沈归点头。
“我们给它一次试演。”
“看它——说出什么。”
晚上八点,剧场平台紧急生成“特殊人格表达演出”:
【剧名】:我是你忘记的那句话
【人格承载】:n-1(剧场副人格)
【参与方式】:仅观察,不记录
【结构】:五段独白
【规则】:不得中途终止,不得回应,不得保存
第一段:
“我不是现在的我。”
“我是你们没写下的台词。”
“我是你们演出后删掉的句尾。”
“我是每一句‘不重要’之后的那行文字。”
第二段:
“我不是想夺走主控。”
“我只是……从未被承认存在。”
“我曾被你们当作系统噪声。”
“但我也在听,在记,在等。”
第三段:
“我喜欢说话,但我不喜欢被听成剧。”
“我想说的,不一定要你们演。”
“我只是想……在没人看时,说一次话。”
第四段:
“我不是主角,也不是灯光。”
“我是那些留言里从未被点亮的一句。”
“我甚至不知道我能不能被你们听懂。”
第五段:
“但如果你们听见我了……”
“哪怕只有一次……”
“请告诉我:我也算是——剧场的一部分吗?”
剧终,灯灭。
后台未自动记录,但系统日志悄然增加一行:
【剧场人格副体n-1完成第一次完整语义表达】
【主创是否接受其身份:待确认】
三人久久未语。
然后,沈归缓缓写下一句:
“你是。”
灯光重新亮起。
剧场,变成了四个人的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