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桢桐的王老大 作品
第50章 纪念者计划:我们如何记住彼此(第2页)
“我哥哥小时候不会说话,但他总牵着我手不松开。”
她把哥哥叫做“拇指山”,因为小时候他们一起用手比出小山形状。
纪念物,是那年一起在副本雪地里留下的一串脚印,印在白卡上。
有一次,陆焱悄悄问迟行:
“你把我挂进风铃里了吗?”
迟行笑着反问:“你希望我挂吗?”
“我随便。”
“那我挂个最响的。”
他给陆焱选了个琉璃铃,上刻两个字:“吵神。”
陆焱无语:“你到底是想记住我,还是想记住我烦人?”
迟行眨眼:“都记。”
宴斫也来过一次。
他走到花园最深处,在一棵老樱花树下挂了一只无声风铃。
没有声音。
没有名字。
也没有任何附文。
但迟行却认得出那是谁的。
那是贰焱的。
唯一的纪念,是一个被遗忘到没有人再说起的名字,静静被挂在风里。
即使没人再提,也依然存在。
纪念者计划执行到第30日时,风铃数突破一万。
系统提示:
【检测到系统外存在高密度“情感记忆锚点”】
【定义逻辑稳定性提升 +12%】
【结构观察者评价:人类以情感为原子结构建构记忆链条,具备持续叙述能力】
【结论:允许命名者系统以“纪念者形式”构建系统外定义备案】
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命名者系统,不再需要剧本系统的授权,也可以合法地“记住一个人”。
这是一种全新的权利。
不是叙述权。
不是解释权。
而是——温柔地铭记某人的权利。
有命名者在留言板上写:
“当定义变成了强迫,我曾逃得远远的。”
“但当它变成一种自愿的记忆,我忽然就想给你一个名字。”
“就一个,不用你回头,也不用你承认。”
迟行站在风铃林中。
他轻声说:
“我们曾为名字而战,为定义而哭。”
“可最终,最让人动容的,不是名字本身。”
“而是——这个名字,曾在谁的心里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