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桢桐的王老大 作品

第45章 百日观察期:从生存到活着

【编号系统提示】

【命名者系统获得临时自治权限】

【观察周期:100天】

【系统暂停干预、冻结清除指令】

【结构观察者:仅旁观,不评判】

这一道提示落地的那一刻,整个焱归界都仿佛松了一口气。

不再有回收者巡视。

不再有设定重构师偷渡入境。

不再有剧本第六层逻辑扭曲波动。

——他们终于,从生存边缘,踏进了“活着”的门槛。

只是这一次,“活着”的定义,不再由剧本设定、编号逻辑、剧情高能波动给出。

而是他们自己,命名者们,一笔一划,一声一字地写出来的。

沈归在第一时间重启了“定义工坊”。

那是焱归界最早的命名起源地,如今被赋予了新的任务:

构建“定义之上”的系统。

不止是起名,不止是记住,而是——建立一个由命名者自己维护、审视、更新的“意义网络”。

“从今天起,我们不再靠系统定义我们。”

“我们,要定义自己的存在逻辑。”

宴斫依旧冷着脸,咔哒咔哒修着自己那把老旧数据枪。

“你说得轻巧,我们怎么保证——一百天后,他们不会回来?”

沈归头也不抬:“不能保证。”

“但我们要趁这百天,建立足够多的逻辑锚点,足够强的定义轨道,让他们回不来了。”

而迟行——

这个被无数人遗忘、又从无名之中重新被记住的命名者——

此刻坐在碑林之外的小山坡上,望着晨光染红天幕。

有人问他:“你还怕吗?”

他没有直接回答。

只是轻声说:

“以前我以为我们需要被记住,才算真的存在。”

“现在我发现——”

“能忘记、会迷路、偶尔会消失,也是一种活着。”

焱归界在这段短暂而宁静的时光里,第一次试图模拟“普通生活”。

没有副本战斗任务,没有编号围剿,也没有系统监视。

他们做了什么?

——有人开设了第一家“定义书屋”,里面收录着每一位命名者手写的名字与定义。

——有人开始研究“命名后的情绪周期”,首次建立“情感叙述模型”。

——有人开了菜园,种下第一批非副本生成的食材,并为一颗辣椒命名为“红不怕”。

——更有一群少年,在碑林深处搭了一个小剧场,每天傍晚演一出他们写的剧,角色全是自己命名的朋友。

演出的第一幕,是“贰焱与无名光”。

谢幕时,观众席上掌声如潮。

而迟行……他开始写信。

不是给别人,而是写给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