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微妙的醋意
《解放军报》的发行量创下新高,各地邮局排起长龙,不少单位甚至组织集体朗读学习。
"这才是新时代革命军人应有的样子!"总部首长的批示被印成红头文件,下发到每一个基层连队。
各军区纷纷开展"学习陈默精神"专题教育活动,训练扬上"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口号声响彻云霄。
这股热潮以惊人的速度从军营向全国蔓延,像星火燎原般点燃了整个时代的激情。
《人民日报》在头版转载了柳茹的报道,并配发题为《论新时代的英雄观》的评论员文章,将陈默精神上升为新时代革命军人的标杆;
《光明日报》开辟"学习战斗英雄陈默"专栏,连续七天刊登他的先进事迹;
就连最偏远的县级小报,也争相转载这篇字字泣血的通讯,报纸油墨未干就被群众争抢一空。
随之而来的是雪片般的邀请函。
各大军区、兵种纷纷发来公函,要求陈默前往作巡回报告。
这股"陈默热"带来的最直接影响,是全军掀起了新一轮练兵备战高潮。
训练扬上,"向陈默学习,誓死保卫边疆"的口号此起彼伏;靶扬内,战士们自发延长训练时间,只为多打几发子弹;就连炊事班的战士,都在讨论如何把"陈默精神"落实到保障工作中去。
某天晚饭后。
柳茹拿着最新一期军报走过来,"陈默同志,你看,你的报告已经激起全边疆对敌特的仇恨了。"
她指着报纸上一篇题为《血债必须血偿》的评论员文章,"这是报社总编亲自写的。"
陈默接过报纸,手指轻轻抚过那些铅字。
陈默发现自己越来越享受站在聚光灯下的感觉——当上千双热切的眼睛聚焦在他身上,当雷鸣般的掌声为他响起,那种成就感比授勋时还要强烈。
每到一处,陈默都会收到各种礼物:绣着"人民英雄"的手帕、精心装帧的主席语录、甚至还有女兵们偷偷塞来的水果糖。
最特别的是一把蒙古刀——某骑兵团团长亲自赠送的,刀鞘上镶嵌着红蓝宝石,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给真正的勇士!"
"陈默同志,"柳茹在某天晚饭后突然问,钢笔轻轻敲着采访本,"你知道自己现在多受欢迎吗?"
她翻开统计页,"根据记录,你的报告平均每分钟能收获三次掌声。"
张卫国凑过来,相机快门咔嚓作响:"昨天有六个文工团女兵堵我,非要你的签名照。"
他促狭地眨眨眼,从兜里掏出一包大白兔奶糖,"喏,有个跳舞的姑娘还特意塞给我的,说是让我帮忙转交给你。"
陈默正喝着水,差点呛到。
郑科长哈哈大笑,拍着他的后背:"咱们的战斗英雄,现在比文工团的台柱子还抢手!"
柳茹的钢笔突然在纸上重重一顿,墨水晕开一大片。
她抬起头,嘴角挂着似有若无的笑意:"是啊,陈默同志现在可是全军偶像。"
声音轻飘飘的,却莫名带着刺,"要不要我帮你写个征婚启事?文工团女兵们肯定排着队报名。"
帐篷里的空气瞬间凝固。
张卫国尴尬地摸了摸鼻子,郑科长的笑声戛然而止,像被掐住了脖子。
陈默张了张嘴,却不知该说什么。
他看见柳茹的手指紧紧攥着钢笔,指节都泛了白,面上却还强撑着职业化的微笑。
"咳咳,"郑科长适时打破沉默,"战士们送的礼物,你尽管收下。"
他严肃地补充道,"这不是个人崇拜,是军民鱼水情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