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37 章 逐出族谱(第2页)
要知道,在古代,逐出族谱是宗族对族人最严厉的惩戒之一,其后果远远超过单纯的身份剥离,甚至可能危及生存根基。
古代宗族以“族谱”作为血脉纽带,入谱者,才会被视为宗族成员,享有“族人”身份。
就比如顾家早早夭折的顾二水,他没活到记入族谱的年纪,就不算是顾氏一族的人。
如今顾老三被逐出族谱,等同于宣布其“非我族类”。在以血脉为根基的村子中,这类人会被视为“野民”“弃民”,失去了基本的社交范围。
就例如明清的《毗陵唐氏宗谱》中规定:“不孝不悌、玷辱祖宗者,削去名字,永不许入祠”。被黜者连死
后牌位都不得入祠堂,相当于在宗族体系中 “社会性死亡”。
断绝了他所有宗法关系。
被逐者不再被承认为祖先的后代,无法参与祭祖、分族产等宗族活动。甚至父母去世后也无权主丧、继承牌位,彻底沦为宗族 “边缘人”。
除此之外,宗族通常拥有 “族田”“义庄” 等公共资产,用于周济族人、资助读书等。
顾氏一族族田不算多,只能周济族人,读书倒是还没有这个能力帮助。
而且被逐者会被剥夺所有经济福利,如《桐城家训》明确:“黜族者,不得分族田一粒、义学一文”。失去宗族庇护后,若遇天灾人祸,极易陷入贫困。
就比如,顾氏族人若是没有田地,可以通过宗族借贷、租种族田维持生计生。也就是像顾家的田地托付给族里,族里再做主,分发给族里没有田地的人种。
而被逐者只能靠佃耕他人土地或流浪乞讨,社会地位等同于奴婢、贱民。
不止如此,被逐出宗族的人,甚至连学堂都不允许上,科举更是妄想。
这样,他的子孙后代基本也断绝了翻身的机会。
除了生存问题,他还要背负万世骂名。
被逐者所犯下的罪行,会被刻在族谱的“黜族篇” 中,作为反面教材传于后世。
其姓名旁还会标注“罪黜”“孽种”等字样,子孙后代也会称为“逆种”,终身难以摆脱污名。
不仅如此,婚姻和社交也会被世人全面孤立。
其他宗族会认为被逐者为 “污染源”,严禁与其通婚。同乡邻里也会避之如瘟疫,生怕被牵连污名。
如《闽粤吴氏宗谱》记载,被黜者 “若与他族联姻,彼族必退婚,以其非良善之后也”。最终可能落得终身不娶(嫁)、孤独终老的下场。
不过,顾老三早己成亲,倒是不影响。
只跟着他的女儿顾满月,会受其父影响颇深。
怕是往后没了好日子过了。
想到什么来什么,老族长缓缓举着族谱,说道:“其女,顾满月,聪慧乖巧,孝心可嘉,特迁入顾长柱一脉,不承其父一脉。”
众人对于顾老三被逐出族谱很震惊,对于他的女儿顾满月倒是没什么看法。
只心里惋惜,顾长柱牺牲太大,把顾满月这丫头名字迁过来,就要做好被顾老三和杨金花敲诈的准备。
大家都知道,老族长一家子都是心软的人。把顾满月迁回自己家,一定会被混不吝的顾老三骑在脖子上!
许多义愤填膺的小伙子,咬牙切齿,心里暗暗发誓,若是看见顾老三再欺负族长,就抓住他打一顿!
反正,如今他被逐出族谱,也不算是顾氏一族的人了,他们自然不再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