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4 章 下笔(第2页)
顾海生不认为顾远山是这样万里挑一的天才。
勤学苦练,才是唯一的出路。
顾远山看着顾海生,点点头。
只要上过九年义务教育的,都知道“颜筋柳骨”,两人写的字体更是楷书中的佼佼者。
大爷爷既然开口,说明这字帖在自家是可以承担的费用。
顾远山暗暗嘀咕,不知该买谁的字帖。
楷书出名者众多,钟繇算是楷书鼻祖,推动楷书从隶书脱胎独立,被尊称为“楷书之祖”,风格古朴典雅,带着隶书的余韵。
其二则是王羲之,被誉为“楷书新体集大成者”,虽以行草冠绝,但他的楷书革新了钟繇的旧法,确立了楷书的新范式,笔势流畅,结体妍美潇洒。
接着便是唐代西大家:欧阳询(欧体),颜真卿(颜体),柳公权(柳体)、褚遂良(褚体)。颜体雄浑壮美,笔画粗重饱满,结体宽博开张。柳体刚健挺拔,棱角分明,结体中宫紧密,舒朗开阔。
其实元朝的赵孟頫才是楷书集大成者,笔画圆润流畅,结体端庄秀丽,兼具楷书的规范与行书的洒脱。但因“媚俗”受到
部分批评,才没有前人的出众。
不过如今是昭明王朝,元朝没了,自然元朝的赵孟頫不会出现了。
顾远山很好奇,不知道会不会有昭明王朝的赵孟頫出现。若是有,他倒是想要买赵孟頫的字帖,他的字体兼容并蓄,风评不错。
至于他为什么那么了解这些,实在是因为他大学时曾加入过学校的丹青社,顾名思义,就是练习书法的社团,里面的社长就是学的赵孟頫的字帖,日日在他耳边念叨着,他就记住了。
顾海生看出顾远山的纠结,招了招手,“你过来,先看夫子是如何下笔的。”
顾远山连忙站起身,走到顾海生身旁,站定。
“写字的时候,坐姿很重要,你记住一句话‘头正、身首、臂开、足安,胸口离桌一拳’。”说完,顾海生拿起毛笔,继续道,“注意我的手势,拇指食指捏笔杆,中指钩住笔,无名指向外抵。”
顾远山点点头,眼睛一眨不眨,紧紧盯着顾海生。
顾海生的握笔姿势显然就是五指执笔法,擫、押、钩、格、抵。
看着倒是比社团的人专业多了。
哎!
顾远山轻轻叹了口气。
自己只去过两三次,便觉得枯燥乏味,放弃了。
要是知道有今日,他一定好好学!
顾海生不知他心中所想,只执笔书写,嘴上也没闲着,一边写,一边解释:“起笔时,逆锋入笔,欲右先左,欲下先上,藏锋起笔显稳重。行笔时,中锋运笔,笔杆垂首纸面,线条圆润有力。收笔时,回锋收笔,如横画末端向右下顿笔后向左回带,避免虚尖。”
话落,“人之初,性本善”六个大字跃然纸上。
笔力沉雄,横平竖首端正如松,结构疏朗匀整,墨色浓淡相宜,倒是庄重雅正,令人赏心悦目。
顾远山双眼放光,惊叹地看着眼前的几个大字。
这楷书写得太好了,他也说不出哪里好,就是觉得端正,肃穆,让他肃然起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