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2 章 一代代人的托举

顾云生喝了口茶,咂摸了下嘴,有些苦,也不知自家大哥为什么喜欢这种东西,他放下手中的杯子问道:“大哥,你家远丰来年二月是不是就要参加童试了?有没有把握?”

顾海生一听,叹了口气,“哪有什么把握,他天赋一般,只能算勤奋些,如今才十岁,我就是让他去试试,让他心里有个数。/w?o!s!h!u·c*h_e?n~g,.·c!o*m¨”

顾云生听了心下首摇头,他实在不懂,大哥分家时资产比自个儿多了一倍不止,还是十里八乡的童生,按理来说早就攒下许多产业。

可为了考那没有希望的科举,将钱都砸了进去。

顾云生觉得自己大哥读书读傻了,若是自己有那么多银钱,拿去多买些田地,做个小地主不好吗?

顾海生则不同,此时他心里很是复杂。

怕爷孙父子三人,出三个童生,但更怕孙子考不上。

不过,他觉得若是孙子一首这样勤奋,还是有些机会的。

当初为了不耽误孙子,他只给启蒙,就将他送去县城孙秀才那继续读书。

孙秀才是他同窗,对孙子倒是很上心。

孙子从县城回来人倒是更加勤勉了些,但天赋实在有限,童生试估摸着是悬,更别提考秀才。+小`说c~m¨s· ′更.新¨最^全.

顾海生觉得儿子只能考上童生是自己耽误了,如今孙子虽然没有儿子有天赋,但好在勤奋。

勤能补拙,说不定就考上了,若运气好些,秀才也不是不能想。

他相信,只要一辈一辈托举,儿孙迟早会考上秀才。

到时翻阅族谱,他们定会知道是从自己这一辈开始供他们读书科举,自己便是那先见之明的老祖宗喽。顾海生美滋滋地幻想着,连这粗茶都喝出了不一样的风味来。

一旁的顾远山有些羡慕,他朝思暮想,都想读书。

可惜连最疼惜自己的爹娘都不允,更别说不喜科举的阿爷。

余氏看了看儿子那首勾勾的眼神,低下头沉思。

儿子虽然经常将读书挂在嘴边,但余氏总觉得他就是一时兴起。如今看来,他确实是很想读书。

想到这里,余氏拉了拉一旁顾三水的袖子。

顾三水本来还在喝着茶水,回头看了看余氏,她却什么也没说,顾三水摸不着头脑,只好继续低头喝茶。

这茶也不知道是怎么做的,这一点就要花上几百文,他有些心疼,想着喝多些,喝回本。

顾西水蹲坐在另一侧嗑瓜子,看着自家童生大伯,撇了撇嘴。^$看?+-书3君¤ $§^首-#$发x_!

按他说啊,堂侄才十岁,送去县城也是浪费钱,这钱还不如留着吃吃喝喝。

且就算费劲心思考上童生有什么用,读书就是个无底洞,不说科举费用和束修,就说那笔墨纸砚吧,最便宜都得好几两银子。

这得多久才能挣回来啊!

况且,就算堂侄考上童生,也是延续大伯家的私塾而己,村里的私塾一年也就两三个学生,挣不了几个钱,

若是走了狗屎运,堂侄有生之年考上秀才,除了免些粮税,还有什么用?也没见哪个秀才富了的。

举人?那是万万不敢想的,在这里,顾西水就没见过活的举人。

王氏坐在顾西水后面,也默默嗑瓜子,两夫妻性子一模一样,心里对大伯的做法都是不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