廷秀文 作品

第1章 上课

    “铃铃铃····”上课铃声响了。学生们从走廊稀稀拉拉进入教室。那些12,13,14岁的面孔,即使流露出失望的表情,依然鲜活,灵动,矫捷,伶俐。

    我换上一双德训鞋,带上教材,噔噔噔走上长廊。快到教室,传出嬉笑声,说话声,扔书声,打闹声····不绝于耳。

    我站在门口,倏然静下来,所有学生飞快从书包,课桌,地上,椅子上,把历史书端端正正摆在座位的右上角,放上一只黑色水性笔。不到十秒钟,就是一幅上公开课的画面。

    我走上讲台。班长喊声“起立”,学生齐声背上历史知识口诀一分钟,才坐下来。

    这堂课讲的是,秦汉和隋唐两次大一统的对比。秦与隋都属短命王朝,但是对于大一统的开创和深入人心,都有不可磨灭的影响。

    今年,是我在咖市xxx学校工作的第四年。教完一轮初中,又开始新的轮回,已是初一的第二个学期。

    大学时,数学,物理,以及英语专业的校友做家教,挣得钱在学生看来即使不是满盆金钵,也能覆盖学费生活费旅游费。

    而我们历史专业的学生除了上课,少部分人在学校找到零散的辅助性的兼职,不是打扫教学楼,就是到食堂打饭菜,幸运点跟着专业课的老师在办公室接听电话复印资料端茶倒水。

    轮到我们做家教的学生基本沉疴宿疾积重难返。

    我那时就知道,选择这个专业,就一定要把专业学到最好。如果不是第一名,以我这种不在班级担任职务的人评比奖学金的时候毫无优势可言。

    在省会城市实习的那一年,我见证重点高中学生的刁钻,桀骜,聪颖,早熟,挑刺。利己主义的思想视副科为休憩为充电为刷数理化。

    但是凭借精专,宽泛而且过硬的专业知识。我把高中历史书,从第一本到最后一本全部背下来,一字不差,一图不落。

    我重新学习高中地理,就为了历史事件与地理风貌的相互关联和制衡,更人性化的讲述给学生,而不是冷冰冰凝练的文字。

    我也重学一遍高中政治,经济社会政治哲学文化逻辑思维贯穿其中。讲课的时候,各种典故,古人生平逸事,成就留史的原因,文化影响,名人名诗词名警句信手拈来,学生听得认真专注,不敢我的历史课上造次。

    而上初中生的课,小case。为了让这些娇生惯养的小祖宗心服口服,我煞费苦心,初中课本背过一轮。在每个学期开学之前,再花一周复述整本书。

    我不仅梳理课文脉络,还把发生的事件,人物关系,性格,再从结果向学生倒推过程,原因,背景,意义。

    我在讲秦始皇功绩时,突然有个学生大声嚷嚷,“他是个暴君,专坑读书人,我是个读书人,我不要听他!怕怕!”学生们自然哄堂大笑。

    我当然知道是谁。这个学期来的一个小调皮蛋,抬杠大王张小峰。我定定地看了他三秒,幽幽地说,“暴君可以是明君,昏君可不是明君。”

    他们露出迷惑的眼神,在他们或者很多人看来,“暴君等同于昏君”。

    “评价一个皇帝是否暴君,要横向比较,和同是皇帝的人作比较;如果让他和一个平民在同一个横轴上,这是不公平的。

    不管是两千多年前,还是两千年后,人类始终会铭记他,而等你们毕业读高中,未必还记得彼此;如果他和某个人比较,他懂得礼仪,不会在大臣谏书时乱插话。

    但他很诙谐。会架着马匹对老将军撒娇;为了气你这样的书生,宁愿给树封官;他带四个保镖微服私访还被打劫;他梦见和海神打架去海上射鱼,还真射中一条大鱼。”我做了一个射箭的动作。

    全体学生哄然大笑。我扫了一眼班上学生,瞥见裴朵儿。

    她也是这个学期来的学生。开学快一个月,每天看到她,心悸地不得了,为她的美貌折服,甘拜下风。

    刚来时,同事经常说,你班裴朵儿怎么那么美,她班学生,有男有女,老组队去你班窗外偷看,发生搞笑丢脸的事情,不是忘了书本,就是忘了钥匙,不是忘了水杯,就是忘了发卡,上课的老师都不准那些学生进班级···

    彼时还没有规定学生必须穿校服。她一周五天,每天衣服不重样。虽然已尽量低调,识货的人总能看得出来。

    有些老师感慨,一年工资买不起她一套衣服,半年工资买不起她一串手链,一个月工资买不起她的发卡。

    每天上午集体跳操,或者周一升旗大会,任何人,包括领导,三秒内就看到她。太鹤立鸡群,太美丽了。

    在阳光照耀下,那白似乎透明的,睫毛遮住眼睛。眼睛呢,大大的,天真的,像戴美瞳晶亮闪烁。

    她看着你时,多情的眼眸定会令你自作多情的以为她爱上你,不禁飘飘然;鼻子高挺,鼻尖左边有一颗若隐若现的小痣,更添风情;黑长直繁茂的头发微微卷,随意地扎个马尾辫,露出立体鲜明的五官,与旁边人仿佛不在一个维度。

    我定一定神,继续道:“嬴政,是否是暴君,明君,昏君,看他对当世对后世造成的影响,对于你所处的时代的影响。也就是说,评判一个人,不要光看他或别人的评价,你要有自己的判断力,自己的评判标准,看他做了些什么。不要人云亦云,无所依据。”

    “那他造长城,死了那么多人···”

    “如果不造,会死更多人。况且,在他之前的皇帝和君王,一直在造长城,抵御匈奴。那时候,匈奴人不停骚扰边疆,杀伤无数;也许这么说对那里的平民不公平,但是有时候,辛苦劳作,才得温饱,比起被杀死,被抢粮食,终日惶恐不安,。今日你们的生活,饱览祖国的大好河山,不用出国,也能看到和国外甚至比国外更美丽的风景,没有语言冲突,想去就去,不需通关证,各种证明,就是他的贡献之一。”

    张小峰头虽然低下去,神情依然不服气。

    “一个人,不可能只有一面。有真善美,也有假恶丑。而他祈愿秦万世,祈愿的是他所有政见,所有的功绩,所有的大业,在他活着的时候,全部实施,执行到位。这是一种违背自然,违背历史周期的事情,除非他活上200岁;所以在他后期,一直执意,沉迷于寻找不老神丹。一个人的功绩可以流传百世,但是一个人的寿命却只能是一世。步子跨得太大···”我于是跨大了我的步子,假装险些跌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