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崎圆 作品

第八十二章 非正常状态(第2页)

  嗯,这很符合艺术家的人设,也能变相的看出他的富有程度。

  亚瑟漫步在公路上,脑海中不断对昌格纳的人格模型进行修改。

  可以想见,家人的死对昌格纳造成了不小的打击,原本就温吞内敛的他越加阴郁。

  昌格纳彻底投身入音乐之中,借此逃避残酷的现实。

  假设,这时候突然出现了一个新兴教团。

  团体对他的才能表示认可,并提出了为其复活家人等等条件,邀请他加入其中……那他的异常行为就说得通了。

  当然,这只是亚瑟的猜想,这一猜想建立在昌格纳在永昼之前还是个正常人的前提之上。

  只有当他本身是个好人的情况下,才可以把错归咎于捕风捉影的某某教团。

  亚瑟并不觉得自己的猜想会是真相。

  教团的劝诱的确合乎情理,但并不合乎昌格纳本身。

  他还记得关于《爱丽丝的月光》的介绍。

  ——昌格纳本人希望,能将这首乐曲用在女儿的葬礼上。

  他的女儿的确死了。

  他的愿望已然实现。

  亚瑟想到了曾经处理过的一起离奇案件:

  一对夫妻和他们的儿子一起过着幸福的生活。

  有一天,父亲死了。

  母亲带着儿子参加葬礼。

  葬礼上,父亲生前的朋友们也到场了,其中有一位朋友a。

  a与父亲是很要好的朋友。

  葬礼当天,大雨倾盆,母亲拉着儿子的手站在雨里,在人群中看到了a。

  她对a一见钟情。

  此后,这个女人尝试了各种方式与a接触,并与他建立了暧昧的关系。

  面对热情的她,a并没有太多抗拒。

  一切水到渠成。

  最后,母亲杀死了自己的儿子。

  事情暴露,母亲被逮捕。

  人们对此唏嘘不已,并猜测女人想与a再婚,想要排除掉儿子这个碍事的累赘,所以把他杀掉了。

  真过分。

  太坏了。

  人们对这个坏女人的行为表示谴责。

  真相却超乎了所有人的预料。

  当被问到为什么杀害自己亲生儿子的时候,女人的脸上露出了怀春少女般羞涩而腼腆的笑容。

  她说:

  因为儿子死后,还会举办葬礼。

  举办了葬礼,a也会参加。

  她当时特别想见a,所以把儿子杀掉了。

  亚瑟对这一案件的记忆无比鲜明。

  他当时翻看了采访录像,在听到女人的这一句话时,浑身冒起了一阵鸡皮疙瘩。

  那是满溢着幸福感与满足感的声音。

  同样是杀死儿子,这个女人与银发的帝国公主完全就是两回事。

  对于沦为复仇机器的伊莉莎白而言,她所犯下的恶行是为了夺取布隆提娅家族的权力,这是复仇必要的一环。

  但是这个女人,单纯的为了见a杀死了儿子,导致自己入狱。

  从客观上来讲,她的行为是非常不理智的,对她自身而言也是弊大于利。

  这不是权衡利弊之后的结果,而是处于特殊状态下的她做出的非正常行为。

  百分之六十以上的杀人犯都是冲动杀人,但要说他们是处在“冲动”状态也不尽然。

  他在实施犯罪行为的时候也许非常冷静,因为他已经处在了一种不正常的状态。

  对于人类来说,“恋爱”就是一种蕴含着致命激情的非正常状态。

  堕入爱河的人有时候与喝了十斤二锅头的醉汉无异。

  摇摇晃晃的内心。

  有的时候,这样的人会自然而然做出让周围人毛骨悚然的举动。

  人如果不能主动意识到自己处于非正常状态并加以自制,那么做出什么事情都不会奇怪。

  恐怕,昌格纳也是如此。

  如果他彻底地沉醉于音乐之中,为了在女儿的葬礼上演奏《爱丽丝的月光》……那他与爱上了a的女人就是一丘之貉。

  杀人,魔曲,陷入疯狂。

  它们会是同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