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第四章
【竹园村无竹】
过年祭祖时的匆匆一撇,从未记得这处坐落在山脚的村落。
为了摆脱贫困的牢笼,很多村民联合在一起,投资打造现在火爆的旅游专区,宽敞的马路足够三辆货车并行。
路边就是风格迥异的农家乐,还有打着亲近自然旗号的民宿。
穿着潮流的年轻人在不同的地方打卡拍照,一片活泼开朗的模样,其中不乏低头前进,只管注意鞋面是否干净的社恐人士。
没有半点跟商户交流的意思,埋头奔向手机上的无人便利店。
横穿村庄的道路,将两边的自建房隔开,哪怕吵架也有相应的冷静期,连带着和好也不过一顿饭的时间。
低头不见抬头见,能有什么隔夜仇。
也正是这淳朴和谐的画风,前来游玩散心的旅人有样学样,和和气气围在一起聊着八卦。
比起大城市的繁华,这里充满了温情。
不负“竹园村”的雅称,村头一块巨大的花岗岩,上面雕刻的正是这几个字。
虽名叫竹园,但这也还真没有大片的竹林,往前数五十年,在这里曾经出现过几百株名贵的竹子,一下子卖了不少钱,在那个吃不饱的年代,竹园村村民却没有食不果腹的痛苦。
经过村长带头,一举给村落改名换姓,来庆祝当时的幸运。
热闹的村口专门划了一大片的停车位,来往的车辆都在那里,房车,轿车……前前后后有秩序地排在一起。
没有因为错乱导致的不方便。
不讲理,不作为的都被拖车拉走了,有什么事情只能说给官方人员听。
竹园村在h市都是名声远扬网红打卡地,尽管第一次都是奔着流量来的,但在这里待过几天,还是会被这里的方方面面吸引到。
时间很快,爱上一座城市很简单。
只能在网上欣赏这处的网友纷纷留言,#想在竹园落户#已经拥有粉丝不少的超话,里面有美事分享,景区打卡,旅游攻略,还有部分网友的心灵寄托。
树洞里藏的都是匿名留言,对生活的畅享,对未来的期盼,很杂乱也很美好。
生而为人是为这些美好的事情留恋,放慢不断前行的脚步,静下心来驻足观看。
释放心底的压力,热爱每天的生活。
调侃自己时不再是‘没关系,又活了一天。’,换成了‘只管往前走,在意什么头破血流。’
心灵的港湾确实是继续活下去的动力,被难过蒙住的双眼终于看见了爱与关怀。
冰冻破碎的心脏被一点点善意修补回温,没有人会不希望到处都是温情的社会,季什也是这样。
就算没有获得系统,打定主意离开B市的他也要回乡一阵子。
脚步太快的后果就是错过不少美丽的风景。
在生命的栖息地有所建树,光是想想都会觉得快乐。
眼神忙碌地扫视着有些不同的村庄,它比春节时期更热闹了。
没有寒冷的加持,身上还有些生命的重量,说不上来的感觉,但他并不排斥。
缓慢的车速,未按过一次的喇叭,都是对行人的尊重,反正也不赶时间,慢些用眼睛记住世界的美妙。
左顾右盼,满眼欣喜。
【咦,这个村子的灵气有些高啊,在这里种植商城里的植物会增速不少。】被监管者刺激到的眼镜腿,一改颓废咸鱼模样,感兴趣地盯着山上某处,那里仿佛存在什么。
第一次听到系统口中的夸赞,季什与有荣焉地扬了扬眉,更显年轻人的张扬姿态。
同时不忘让对方定位庄稼地,有山地有平坦的地区,可以满足种植的基本要求。
至于提高农作物生长的速度,系统给了他满意的答案。
没有东西是积分买不到的。
只要积分够,百年人参也能一天长出来。
就这么任性!
季什终于在一个转弯处,加快油门直接到达宅基地,这里是村民的私人住宅区,比起外面的热闹,这里冷清不少。
林立的小别墅,颇有几分野性,最高不过三层楼,就这么站着就能看清玻璃为主的露台,遮挡毒辣的阳光。
壮劳力都出门经营生意去了,将实在没办法带在身边的小孩托付给爷爷奶奶,放眼望去,很多都坐在老人身边,手中的毛线团交织缠绕。
全手工文创产品,就这样诞生了。
其中不乏有调皮捣蛋的家伙,只见他们一边将注意力投降客厅的电视,一边时不时摆弄一下手中的玩意。
只要不乱跑,受伤就行。
至于作业什么的,晚上自有家长请他们吃竹笋炒肉。
尽管有压力在头顶压迫着,年岁相仿的小朋友们还是选择往后放放,世界这么精彩哪能受知识禁锢。
挑战家长的权威,一项是他们最喜欢的,哪怕被撞得头破血流,也只是记得当时玩闹的快乐。
至于挨打,已经成了家常便饭了。
季家的宅院是由两部分组成,坐北朝南,门口正对着干净的柏油路,绿油油的爬墙虎顺着洁白的围墙向上攀爬,给不同种类的小动物一个庇护所,正是生长旺盛的季节,里面的惊喜是季什不愿探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