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56章 李治的水平(第2页)

    “唐太宗是对长孙皇后感情太深,立李治也是为了保住李承乾和李泰罢了。”

    ......

    被各时空念叨的李世民被这条评论噎到了,他能是什么感想,都快郁闷死了。

    【李治以为撑死了是个吕后,没想到媳妇竟然想自己当皇帝】

    吕雉看到这条评论神色不变,武则天她还是挺佩服的,不管她是用什么手段当上皇帝,这也是第一个女帝,至于李治,只能说他棋差一招。

    刘邦看着唐朝的案例,此刻也不知该不该庆幸娥姁没有像武则天一样称帝了。

    贞观年间

    李世民忍了又忍,还是没忍住一巴掌拍在桌上,怒吼道:“他自己的枕边人是什么样,还能不清楚?”

    长孙皇后双手紧紧握拢,她知道丈夫的话有道理,夫妻几十年,对方是什么样的人又怎么会不清楚呢,武则天的权力欲望,雉奴不可能不知道。

    【李治不是一个合格的帝王,就连他的亲舅舅长孙无忌,都被宰了】

    被提到的长孙无忌脸黑了,即便李治是他亲外甥,但历史上他都对自己这个舅舅那么薄情,自己又如何需要这样一个外甥?

    长孙皇后眼里也有些苦涩,那是她的亲哥哥啊,当然她不会要求哥哥对雉奴好,毕竟因果摆着。

    【哈哈哈李治和武后,夫妻俩都是亡国之君】

    各朝人士一思考就明白是什么意思了,纷纷笑出声,也就是唐人只能憋着。

    李世民一点都笑不出来,“呵呵,还真是巧合了。”

    长孙皇后:...唉。

    周武时期

    武曌也笑不出来,这是什么好话吗。

    太平公主差点被嘴里的酒呛到了,“咳咳。”

    上官婉儿无奈起身,拍了拍她的后背,“你说你,那么急干嘛。”

    李显和李旦很淡定,话虽然不好听,但却有道理啊。

    {网友二:历代对唐高宗的评价都不咋样。

    只是这几年网上风评变了,吹他永徽之治、最大疆域、唐律疏议,默认历代史学家都不知道这些内容,是他们坚持不懈发现的结果。

    还有很多人坚持李治的形象,阴毒黑莲花。

    他是什么黑莲花?还玩弄所有人于鼓掌?怎么遇到武则天这种有点权谋的他就萎了}

    各朝人士:...

    说起来,大家还蛮同情唐太宗的,儿子被说的那么差劲,当爹的能开心的起来嘛。

    <span>记住本站:</span>    反正其他朝代的皇帝们还有点庆幸,还好这次不是说他们家的八卦。

    贞观年间

    李世民捂着隐隐作痛的脑子,真是难受死他了,唯一让李二欣慰的是,长子还在。

    长孙皇后看到后世人对儿子的吐槽,她这当母亲的心情的确不怎么好,儿子真的这么差劲吗?她也不知道了。

    大臣们都很认真的记下后世人说的,毕竟他们活得久的人,也能活到陛下的儿子继位,新帝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谁知道呢,所以为了减少不必要的麻烦,陛下啊还是活得久一点吧。

    {网友三:能力不强、多疑柔弱、没魄力、没格局,自私。

    他真的想不到武则天会活那么久?司马懿不是明晃晃的例子吗,他想不到?

    他是不在意以后会怎么样。

    因为他知道武则天的合法性是来自于自己老婆的身份,构不成对他的威胁,也只能祸害后代,所以他不在意。

    至于最大疆域这些功绩,就凭李世民留下的局面,随便是个人也能上。

    这不是什么功绩,而是黑点,一死国家就不行了。

    真要有能力,即便是死了,国家也能持有后劲}

    秦皇汉武看着李唐皇室的八卦,这看起来,李世民的儿子的确差他太远了,当然想到自己的儿子,嗯,两人也沉默了。

    武德年间

    李渊气得脸色铁青,李世民进来一看,不免有些担忧。

    “父皇,你可还好?”

    李渊冷哼了一声,严肃的看着儿子,“你那个叫李治的儿子,绝不许他继位,明白了没有,最好是别让他出生了。”

    李世民犹豫了下,看着父亲严肃的眼神还是答应了下来,他也不是没看到光幕,心中也是复杂的很。

    看儿子认同自己,李渊的表情也好多了。

    贞观年间

    此刻的唐太宗感觉自己需要冷静一下,他以前多疼小儿子,但如今实在不太想看到他。

    长孙皇后也知道这些变化,自从知道武则天的那些事后,虽然陛下没有对雉奴做什么,但冷淡是存在的。

    长孙府上,长孙无忌心里还很满意,看到这些,陛下应该不会给李治登基的机会了吧。

    周武时期

    武曌也没想到后世人对他丈夫的评击声那么多,唉。

    李显才不在意他爹有没有被骂,他心里都怨得很,如果不是他爹的纵容,又怎么变成如今的局面,甚至他们堂堂皇嗣,都没有武家子弟来得威风...

    太平公主也明白母亲强迫让她嫁给武攸暨是为什么,心里没有怨是假的。

    {网友四:拿着他爹留下的最好遗产,却搞出了唐朝三世而亡,把自己混成了亡国之君,当然李二还要背一点锅,选的这是什么继承人啊}

    李世民:...

    再说下去,他都要心肌梗塞了。

    <span>记住本站:</span>    长孙皇后有些愧疚,她知道,陛下选李治作为继承人,一方面也有自己的原因。

    各朝各代讨论的声音也不少,也就是幸好没有传到李世民耳朵里来,不然更是要难受了。

    {网友五:感觉他的甩锅技能很厉害。

    房遗爱谋反案,他问大臣,李恪能不杀吗?

    大臣说该杀,于是大臣背锅。

    废王皇后、立武媚娘,关键时刻,他找来李勣,说哎呀,褚遂良反对太激烈了,要不算了。

    李勣当然听得懂皇帝的意思,自然也成功背了废王立武的锅。

    长孙无忌被李巢谋反牵连,李治就问许敬宗,能不能放过自己的舅舅。

    许敬宗同样成了背锅侠。

    真是太绿茶了,以退为进让大臣说了他想说的话,史上最能甩锅的皇帝,他排第二,没人敢认第一。

    所以等他媳妇篡权了,大臣们表示爱咋咋,反正是你们李家的天下。}

    其他朝代的人们都快笑喷了,依他们看,后世人的讽刺技能也被点满的。

    唐朝百姓们不敢笑。

    唐朝君臣们是笑不出来。

    只是很多古人还是不能理解,这绿茶不是喝的茶吗,怎么在后世还有其他意思了?

    贞观年间

    长孙无忌看得还挺爽的,他其实挺期待李治看到被后世人讽刺的场面的,可惜啊,他现在还太小了,也看不懂。

    李勣心里那叫一个郁闷,他没想到还有自己的事情啊,这也太得罪人了。

    皇宫内

    李世民看得两眼一黑,还要想想怎么安抚这些大臣。

    还有就是李恪,好歹是自己亲儿子,知道他被杀怎么可能不在意。

    已十岁的李恪已经是明事的年纪,此刻又惊又怕。

    杨妃也被儿子的死打击到了,心里对这些罪魁祸首恨得要死。

    长孙皇后也愁眉不展,接下来她还要安抚好杨妃才行。

    {网友六:最没争议的一点,就是投胎技术好,只怕是连汉武帝都会羡慕】

    刘彻:??

    见后世人提到自己,刘彻也感觉有点道理,虽然都是继承人,但班底不一样啊,李治继位,李世民给儿子留下的东西可太多了。

    李二也觉得有一个汉武帝这个儿子还是可以的,可能死的时候,还会把武则天拉着一起陪葬,当然,以汉武帝的性格,根本不可能弄出一个武则天。

    反正现在李二也只能安慰自己,以后好好培养长子,至于小儿子,以后还是当一个闲人算了。

    <span>记住本站:</sp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