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1 章 什么是中式恐怖(第2页)
公子高语气难掩愤怒,“不怪大哥,说来说去,谁又能想到胡亥竟敢传假诏?”
将闾皱着眉,“胡亥没那么大胆子,主要还是赵高,他的野心太大,也是幸好这一世没被他们得逞。” 嬴阴嫚眼神冷冽,“即便大哥知道胡亥他们是传假诏,但他一个人想要对抗朝中,太难了。”
......
被惦记的扶苏,在刘季的一番开解下,情绪也好多了,“说来也是感谢光幕,提前揭开了赵高的阴谋。”
元光年间
刘彻见后世人提起儿子,他瞬间沉默了,怪不得后世人喜欢把他和秦始皇、唐太宗放一起,他们三人的确相似,长子结局都挺惨的那种。
卫子夫眼里难掩忧伤,她那可怜的儿子。
霍去病已经把还未出世的小表弟纳入羽翼范围了,他以后一定会好好保护对方的。
{网友三:流程都走完了,假也成了真。
扶苏只是监军、没有兵权就没资格做选择。
他不是李世民也不是朱棣,手下没有一帮人愿意跟着反,自然也不可能带着大军回去夺位。
但凡是他能拉起队伍,都不可能是走自杀这条路。}
扶苏看着这个回答苦笑,他的确不是李世民、朱棣那样的雄主,甚至于平时都没什么准备,也没有几个人能用。
刘季这下是不知道该说什么了,他觉得后世人的话还是很有道理的。
蒙毅有些担忧,他和扶苏关系好,真怕他此刻被打击到了。
冯去疾不好说什么,他们这些大臣诚服的是陛下,至于大秦将士听令的也是陛下。
皇宫内
嬴政沉默了片刻,扶苏还得多成长才行,身为储君,必须要有属于自己的班子,对此,嬴政不打算插手了,就看扶苏自己的能力,毕竟李世民和朱棣这两个例子就在眼前给他学。
—
看了会儿扶苏的八卦,刘晓希就退了出来,继续点开下一个内容。
至于扶苏,就看他自己会怎么做了。
{李世民和朱元璋,分别带着自己的臣子逐鹿天下,谁会赢}
李世民眉毛上挑,“那还用说,朕自然不会输给朱元璋。”
贞观大臣们毫不示弱,他们对自己的能力都有信心,更别说追随的天子早早就上阵打仗了。
长孙无忌勾了勾嘴角,“陛下自然会获胜。”
杜家,房玄龄和杜如晦相视一笑,“有我们辅佐,陛下怎么会输呢?”
程咬金大大咧咧的表示,“我们陛下,比那朱元璋可厉害多了。”
尉迟恭也摸了摸肚子,“虽然年纪大了点,但咱面对朱元璋和他的那些手下,是真不虚。”
......
李承乾几兄妹可都认为他们阿耶最厉害,朱元璋再牛,也比不上亲爹。
唐朝百姓们也是非常自信,纷纷支持自家太宗皇帝。 “那还用说,肯定是咱陛下赢。”
“太宗陛下的能力放眼历代王朝,那都是排在前面的。”
......
明朝这边
明朝人们的意见就不太统一了,有看好朱元璋的,也有看好李世民的。
明朝皇帝们倒是支持自家太祖。
只是朱元璋虽然对自己有信心,但唐太宗的实力的确不容小觑,那可是个强劲的对手,比他以前遇到的那些都要强得可怕。
洪武朝的功臣集团们,看两眼光幕,继续保持沉默,都知道自己的历史结局不怎么样,还有心思跟当今逐鹿天下?
按他们的想法,不在背后下黑手、站到唐太宗那边都不错了。
{网友一:要是他们手下的人都不带着前世记忆,那我看好李世民,但朱元璋也不是没机会。
如果双方手下都带着前世记忆,那朱元璋别说逐鹿了,会先被他的班底宰了,然后集体投靠李世民}
各时空的百姓们恍然,都想到了朱元璋的那些大臣。
唐人们尤为兴奋,所以这都不需要他们太宗出手,内部就乱了。
李世民双手叉腰还赞同的点头,“朕倒是把这事搞忘了。”
一想到朱元璋的大臣们都来投靠自己,李二笑得更开怀了。
贞观大臣们耸了耸肩,若是第二种情况,那他们还得更努力才行啊,不然同僚那么多,把自己挤走了咋办?
李泰捂着嘴嘿嘿笑,“看吧,我就说爹胜利的概率大。”
明朝皇帝们就保持沉默了,后世人虽然说的不好听,但知道结局的那些功臣元老,自然不会放过太祖。
朱棣为他爹默哀了一分钟。
洪武年间
朱元璋想发怒但还是忍了下来。
朱标几兄弟无话可说。
明朝的开国功勋们,倒是觉得后世人的话说出了他们的心声,心中一阵暗爽。
{网友二:
朱元璋:我看过那么多的史书,对李世民可太了解了,但李世民了解我吗?
李世民:我不了解你,但你的部下都来我这里了}
朱元璋:…
看的他真是很心塞,就这还怎么比?嗯?
李世民却是笑得嘴巴都合不拢了。
“若是朱元璋的这些手下都来投奔,朕一定会以礼相待。” {网友三:若是老人家也带着自己的那些人,同样的用冷兵器,别说是百姓,李世民和朱元璋的手下都能给他们策反(邪笑)】
李世民脸上的笑一僵,但还是连连点头,不错不错,这点他自己都是认同的。
朱元璋愣了下,脸色也缓和了,若是这位,那的确是。
历朝历代的百姓们都赞同,如果是那位来,大家远离故土也要去追寻。
民国
先辈们却无奈的笑笑,等他们去的话,那肯定是要先唤醒老百姓的意识觉醒,只是光是做这个都需要很长时间,不过现在有了光幕的影响,想来难度降低了不少。
{网友四:
集体重生后
贞观集团集合完毕,忠诚、战斗力最大值;
洪武集团集合完毕,第二天集体收拾家当来到李世民营里}
朱元璋黑着脸,他已经不想看了,忒欺负人了。
李世民笑着点点头,他对朱元璋也算是知道了些,所以对洪武大臣的选择不奇怪。
唐人都看笑了,其他朝代看热闹的也不少,甚至还有不少看热闹不嫌事大的人,想看看这两位是什么表情。
明朝人还是觉得保持安静为好。
点开这一楼的留言。
【投唐一念起,霎那天地宽】
祖辈们看着这首打油诗,文人墨客们虽然觉得不怎么样,但搞笑是真的。
唯有朱元璋是真的emo了,这个小崽子气死他了。
【蓝玉:起码老李不杀功臣】
朱元璋闭了闭眼睛,标儿说的对,他应该学着改变脾气。
洪武的大臣们都很赞同这话,上位过于薄凉,至少在李世民手下会好很多。
蓝家人悲痛不已,朱标眼里有些愧疚,若是历史上他没有早死,那蓝玉也许就能避免那个结局了。
【即便是死,在李二这里大概就死自己一个,在老朱那儿全家齐整】
各朝百姓们如今对这两皇帝了解不少,自然明白这娃说的是什么意思。
李善长、胡惟庸这些人啊,如今更不后悔远离朝堂的决定了,保住全家要紧。
【唐太宗时期还出了个魏徵,说明李世民的气量还是可以的】
对于自己老是被当作反面教材,魏徵也习惯了,但说真的,要是在朱元璋手底下,他可能早就见不到太阳了吧,这一看,陛下的确是大度的。
大度的李世民也想到了魏徵,因为有这家伙在,他在后世人眼里可大度了,这一想,魏徵针不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