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1章 国潮(第2页)

\"带走!\"警官一挥手,几名警察粗暴地推搡着学生。混乱中,陈婉如悄悄将记录认捐名单的笔记本塞进墙缝。

三天后,巴黎各大报纸登出新闻:\"华国留学生因'危害国家安全'被捕\"。然而,这反而激起了更大的声浪。

鹰国、德国的中国留学生纷纷集会抗议,国际舆论开始关注此事。法国政府迫于压力,最终释放了所有学生。

新加坡的李氏航运公司码头,李老板望着装满机床的货轮,神色凝重。助手匆匆跑来:\"老爷,荷兰殖民当局派人来查了,说这批货物'用途不明'。\"

李老板从袖中掏出一份文件:\"把这批货的目的地改成暹罗,报关单上写'农用机械'。到了公海,再转道驶往上海。\"

\"可这样风险太大了,\"助手忧心忡忡,\"万一被查出来......\"

\"风险再大,也要送!\"李老板指向墙上的华国地图,\"看到东北那片红了吗?那是咱们华国人自己打下来的!\"他顿了顿,压低声音,\"另外,联系香港的王老板,让他准备几艘小船,在近海接应。\"

当货轮终于抵达魔都港时,船员们望着飘扬的联合政府旗帜,激动得热泪盈眶。王莽亲自发来感谢电报:\"南洋华侨义举,功在千秋!\"

尽管华侨们想尽办法,阻力却如影随形。鹰国政府颁布新法令,严禁向华国出口任何军事相关物资,连机床、钢材都在限制之列;苏俄暗中指使在欧洲的势力,破坏华侨的运输线路;国内的买办集团也四处散布谣言,说\"华侨捐款都进了华军腰包\"。

在纽约,陈启铭的办公室被税务稽查人员搜查了三次;在伦敦,准备运往中国的医疗器械神秘失踪;在马来西亚,支持捐款的侨领收到匿名恐吓信。

但这些困难反而让华侨们更加团结。旧金山的华侨成立了护运队,武装押运物资;巴黎的留学生组成翻译小组,将国外先进技术资料偷偷寄回国内;南洋的华商联合起来,组建了秘密运输网络。

半年后,当联合政府的官员打开北平火车站的仓库时,无不被眼前的景象震撼:来自美国的机床、德国的钢材、法国的水泥、南洋的橡胶......每箱物资上,都贴着写满祝福的红纸条。

王莽在给华侨的回信中写道:\"若无海外同胞鼎力相助,北平重建无从谈起。此恩此德,永志不忘!\"

在旧金山唐人街,陈启铭站在写满捐款人姓名的功德碑前,对身边的年轻人说道:\"记住,无论身在何处,我们都是华夏子孙。只要祖国需要,我们就该挺身而出!\"

夕阳的余晖洒在功德碑上,将密密麻麻的名字染成金色。那些来自世界各地的侨胞,用自己的热血和智慧,为祖国的统一与复兴,筑起了一道坚不可摧的桥梁。而他们的故事,也将永远铭刻在历史的长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