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2章 参加授衔(第2页)

先说红七军团,跟当时去了陕北的其他主力军团相比,七军团的份量并不重,而且军团的主要领导人大多都已经牺牲了,出不了元帅也不奇怪,再说赵骥虽是七军团的人,实际上那时候只不过是个扛老套筒的小兵,根本代表不了七军团,所以这条线就基本不用考虑了。

跟七军团不同,新四军作为抗战的一支重要力量,必然是要在这次授衔的元帅中占有一席之地,可现在麻烦就麻烦在这一脉原本的情况很简单,就单纯是井冈山留守部队,但因为赵骥的穿越乱入,新四军多出了赵骥独力拉起的独立师这半壁江山。

如果赵骥真被授了元帅军衔的话,只怕本就因为已经转到地方工作而遭受非议的人选就会更为难了。

至于华中野战军这条线,赵骥就是当之无愧的唯一人选了,如果他选择谦让的话,那么傅秋涛、郭勋祺、陈光等人就都会受到连带影响。

所以赵骥现在无论争还是让都会得罪人。

不知道是不是猜到了赵骥的为难之处,不等他主动开口,中央就派人给他带来了口信——不准让。

别说实力雄厚的华中野战军必然要有一个代表,就凭赵骥当年坚决对抗王明、坚定站在正确一方的份上,他也应该作为核心嫡系站出来掌控军权。

在人民大会堂召开的授衔仪式上,赵骥穿着崭新的元帅服被亲手戴上了军衔,老搭档傅秋涛则

比原时空轨迹更进一步由上将变成了大将,陈光、陈奇涵、郭勋祺、陈明仁被授上将军衔,刘焕、陶旺、曹路、文景等一众军级指挥员被授予了中将军衔。

另外,非军职人员中,老搭档杜斌彬出任了广东省委书记,四明商社的李睿也担任了外贸部所属的华润公司的一把手。

授衔结束后,中央专门找了赵骥谈话,他虽然在军中资历浅,不过先有抗战时独一无二的歼敌数量,又有解放战争期间取得长衡战役胜利的战功,加上抗美援朝的功绩,在全军可谓是战功第一,如果要是再能立下完成全国统一的大功的话……

赵骥明白中央如此安排的意思,秋收起义的代表中严重缺乏战功显赫的将领,赵骥作为曾经态度鲜明站在正确一方的军中重将,该争的一定要争,尤其是对军队的掌控,必须要有一个信得过的人。

是时候该考虑接班的人选了。

……

赵骥带着重托回到南京,春去秋来,秋去春又来,部队的练兵工作在郭勋祺的督促下进行得很顺利,战士们完整地接受了渡海作战的全部相关训练内容,各级指挥员也分批到由四分校改建而来的南京指挥学院完成学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