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1章 东北出海口(第2页)

第二,现在北方军民要求入籍的呼声不是一般高,简直是火一样的热情,如果不同意的话,岂不成了逆民意而行,尤其是那些在国内娶妻生子安了家的同志又该怎么办。

第三,半岛上的出海口,尤其是罗津港,无论是军事方面上还是经济建设方面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战略地位,在苏联不肯归还海参崴的情况下,如果错失罗津港将对未来的东北地区造成遗害世代的不利影响。

最终,中央经过考虑后,指示要求在半岛北方公开举行一次投票,让当地老百姓自行决定到底跟谁走,并邀请苏联及东欧国家派代表到现场监督投票。

钢铁慈父见状也不好再公开反对,因为他自己之前在外蒙古就是这么干的,你总不能只准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吧。

拿外蒙那片不毛之地换东北出海口,值了。

在协助完成投票后,中央随即从国内派出其他部队接防,替换参战部队回国休整。

“叮,恭喜宿主取得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相关奖励会直接发送到武汉大学,请注意查收”。

没过多久,刚回到北京家中的赵骥就听到了一个消息,武汉大学再次收到了之前那个神秘人寄来的技术资料——me264远程轰炸机。

二战时期,出于为闪电战部队提供即时火力支援的战术考量,德国人长期痴迷于俯冲轰炸这种战斗方式,所以对长航程

轰炸机的研制一直不太上心。

直到后头在英吉利海峡空战吃了亏,以及再后头挨了美国空军狂轰滥炸以后,他们才开始着手研制重型轰炸机,并在战争末期终于搞出了世界首款四引擎的喷气式远程轰炸机,也就是me264。

me264的设计初衷就是为了轰炸美国本土,所以最大航程达到了一万五千公里,载弹量三吨,巡航速度三百五十公里每小时,在这个时代堪称性能优异,属于标准的战略轰炸机。

尽管自己并不分管军工口子,但赵骥还是以私人名义给王守竞教授去了封信,建议他在仿制改进me264的过程中务必考虑增加发射导弹的功能。

与此同时,中央也找到赵骥谈话,希望他能出任总参谋长的职务(历史上首任总参谋长是山西籍贯),负责主持全军的战备工作。

出乎大家意料的是,赵骥在谈话时委婉拒绝了这项任命,并表示自己这个人闲不住,相比于坐办公室,更希望到华东地区去担任一线指挥任务。

在解决了朝鲜问题以后,对岸就成了我国眼下最要紧的战备方向,亟需重将坐镇,按理说以赵骥今时今日的军内地位,去华东出任军区级司令未免有点委屈,但在另外几名合适人选身体都不太好的情况下,赵骥的主动请缨倒是正好既解了中央的燃眉之急,又免去了还需要给他做思想工作说明苦衷的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