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三策(第2页)

这话,也不用陈贺细说,在场的都是宿将。谁还看不出来?

这样的兵力对比,个人勇武都是没有用处的,训练更好、人数更多的一方碾压,甚至可能防御的一方都没有什么像样的战损。

“那么英布会如何应对呢?”淮阴侯的指挥能力和作战风格大家都很熟悉,没有什么争议。但是英布这个人比泥鳅都滑溜,英布会怎么应对韩信的大军?

虽然结局可能都是一样,但是大家还是想猜一猜。毕竟,在这个国史馆实在没什么意思。

“我若是英布,有上中下三策。”张良喝光了碗里的汤,把剩下的半块饼子塞到怀里,说。

“子房先生说说这三策?”

“当初汉皇被杀的时候,英布以大义为名,向东夺取吴国,向西夺取楚国,吞并齐国,占领鲁国,传一纸檄文,叫燕国、赵国固守他的本土,山东地区就不再归秦皇所有了。”

众人点点头,其实扶苏入长安的时刻,是诸侯起事扩张的最好时机。但是事出突然,扶苏又通过电报网络迅速控制了中原,韩信空降收复了齐楚。诸侯们错失了最后的机会。

有人问:“什么是中策?”

“韩信驻兵陈县的时候,英布不要据守淮南,而是向东攻占吴国,向西攻占楚国,北上吞并韩国占领魏国,占有敖庾的粮食,封锁成皋的要道,谁胜谁败就很难预料了。”

韩信除掌兵权,控制中原的能力还弱。张诚正在南下移民,扶苏忙于治理关中,这个时候如果英布发难,控制长江以南的吴楚,势力大增。沿江布防,就有可能形成南北朝。

但是显然,英布并没有这样的战略眼光。

有人又问:“那什么是下策?”

张良:“向东夺取吴国,向西夺取下蔡,把辎重财宝迁到越国,自身跑到长沙……”

“为什么英布会这么做呢?”

“英布本是原先骊山的刑徒,自己奋力做到了万乘之主,这都是为了自身的富贵,而不顾及当今百姓,不为子孙后代考虑,所以说他选用下策。”

众人默然。

“散了吧!”张良站起身来。“一个流寇,我们替他操心干嘛?”

众人悻悻散去。张良却看到餐厅角落里,有几名作为“秘书”的国史馆工作人员正在用笔进行记录。

是要记录这些人的话吗?

张良嗤笑一声。就知道皇帝对这些人还是不放心,一言一行都会被记录下来,难道以后会作为什么发难的证据吗?

“想多了!”张良叹息。眼前这些人,其实就只是为了活命,已经失去了过去十年的血腥和勇武,现在不过是扶苏养在栏中的一群羊,任人宰割罢了!

但凡有勇气的,不肯屈服的,还都关在功夫林战犯所,正在接受改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