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三白汤

最新的韩信战报,已经送到了国史馆和功夫林战犯所。

在国史馆领一份差事,每天按时上下班的张良看着这份战报发呆。

这份战报细述了韩信渡淮河的战术操作。

对国史馆这些馆员来说,这种战报再熟悉不过,只要看一下军事部署、指挥方案,就能推演出战争局势,甚至直接就可以判断战争结果。

都是老司机,经验技术全都是顶级,太多事儿不需要亲自到战场才能判断。

战报上说,韩信在淮河北岸征集了不到120艘三丈渡船,以竹索麻绳连接,推入河中漂流构成船链,1000人一刻钟时间搭接木板,一刻钟时间五千先头部队渡河扎营防御,三个时辰十万大军完成在淮河南岸的集结。韩信亲自指挥,曹参为先锋,灌婴为侧翼,步兵阵列推进、空中旋翼机侦查和前突轰炸,已经推进到六县城墙外四里,剿灭沿途所有抵抗势力,准备在六县和英布决战。

张良的手都开始颤抖了。

决战个屁。

还需要决战吗?

就这个组合,韩信曹参灌婴,北方五国已经灭了两轮了。连项羽这样兵家训练出来的名将都扛不住,英布这个水贼,在云梦泽里还能逃窜或者凭借舟楫之长和对手有个来回。在陆路上,英布这种贼寇啥都不是。

浮桥!

这又是韩信借天地之力的一个新战例。

韩信搞不懂水战,就直 接玩儿脏的。一刻钟时间弄了个三丈宽的桥,直接杀过去……把水战当陆战打,把强渡淮河当成驰道上的急行军,这谁能破?

那本叫做《韩信三篇》的小册子的含金量越来越高。

中午在食堂吃饭的时候,张良独自坐在一张桌前,喝了一口国史馆的三白汤。

三白汤不是什么名贵的食材。朝廷也不会给自己这些前朝余孽供应什么高贵的食材,人家没这个义务。但是国史馆好歹是官方的一个衙门,也不会刻意虐待和羞辱自己。

三白汤的材料很简单,猪的五花肉、豆子制作的豆腐、菘(白菜)。猪肉和白菜都是非常寻常的食物。豆腐之前没见过,据说是张村那面发明出来的,用豆子制作,非常软嫩。

烹饪起来也很简单,大约就是肉炒过以后把几样食材在大锅里煮。豆腐本来有一种涩味,这样煮过以后,涩味尽去,变得非常鲜嫩。

肉的脂香,白菜的清香,豆腐的鲜嫩。加上盐味,就是非常鲜美的一碗汤。有菜有肉有汤。比起朝廷大宴的那些鼎镬所烹饪的古法汤菜似乎还要美味一些。

主食可以选择,有楚地来的米饭,也有北方的白面饼子。张良就用一块白面饼子配着这汤,这就是今天的工作午餐。

三白汤得到了国史馆员的一致好评,被称作是必吃的菜品。如果深深探究,这一碗汤也不值几个钱,就算是长安城中的中产之家,都能偶尔吃得起,自己这些做过彻侯的人,居然会把这么一碗汤作为必吃之物,实在是……

实在是惭愧啊!

张良用木勺小口舀着汤。

在大牢的时候,和张诚匆匆一面,张诚说:“好好吃饭。”

张良也想开了。所谓辟谷,防的不过是刘邦吕雉这两口子,免得他们看自己不顺眼,在餐食中放点什么东西进去,现在的这个朝廷,根本不在意自己这些人,这些人活着本身已经是一种折磨煎熬了,谁会盼你早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