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摩登时代(第2页)

到处都是建筑材料、到处都是施工的队伍,五万移民,大多数人还都没有进入自己的工厂车间工作,而是在建筑工地上,在工程师的指挥之下,建设自己的家园。

到处都是头戴柳条头盔、身穿蓝粗布褂子的工人,这些褂子并不太合身。和这个时代量体裁衣大不相同,赵杏儿的服装厂把成年人类的身材分成五种尺寸,按照标号制作成衣。因为赶工,因为要在短时间满足这么多人的需要,这些服装做工都很粗糙,发下去的时候难免有瘦小的人穿了宽大的衣服,或者肥胖的人穿了紧窄的衣服,看上去别别扭扭,但是眼下也只能如此克服。

到处是灰尘、到处是建筑垃圾、到处是噪音。

但是人们并不因此而觉得这块土地脏乱丑陋,每个人都知道这就是自己的家园,在沙盘上,这座城市非常整齐美观,作为样品示范的那些样板房建造的整齐又美丽,每个人都在努力,希望早一天住到那样的排屋中。

这是个摩登时代。

巩侯府在附近的山中,是一座城堡,那是皇帝陛下派人为巩侯修筑的一处华美府邸,但是巩侯张诚本人并不打算常年住在巩侯府中,而是在巩邑城内为自己修筑了一套大房子。说大其实也没有多大,比赵杏儿在长安城的那个府邸还要小很多。这套住宅就在巩邑的工业研究院隔壁,有一个带有很漂亮草坪的庭院,和一栋小洋楼。张诚甚至亲自绘制了这栋楼的平面和立面草图,要求林小妹按照这个图亲自进行设计和监工。

这座巩侯的私邸,采用了和排屋不一样的工艺,楼板不是采用预制水泥板,而是用钢筋混凝土浇筑,按照张诚的说法,预制板只能算是一个过渡,如果楼板上重物增加,这样的房子早晚会垮塌。估计寿命也只有几十年时光。而钢筋混凝土的建筑,如果施工得当,可以持续上百年而不会毁坏。

在研究院的另一侧,是一个巨大的仓储区,圆柱形的粮仓和钱仓,外面是尖刺钢丝网的围墙,这是这座城最重要的地方,是整座城市发展的底气,堆积如山的粮食和铜钱,就是这个时代“财富”二字具体的体现。

公孙尼子曾经乘坐飞机来巩邑视察过一次,对巩邑的规划赞不绝口,心里也觉得巩邑未来会成为天下的一个什么中心,甚至巩邑的学术发展前景也不可限量,但是公孙尼子推辞了定居巩邑邀请,他仍然决定要坚守在张村那个深山中的学院,继续长城大学的事业。

张诚对这位大儒的品性赞不绝口。最早的时候,张诚只是想着要邀请公孙尼子来代管一个中学,没想到在公孙尼子的管理之下,这个时代第一所综合大学已经蓬勃发展起来。

提及赵杏儿在长安的遭遇,公孙尼子很快略过了刺杀之类的环节,问张诚:“现在我们有三所大学——长城大学、长安大学、洛阳理工大学,那么这三所大学是不是应该联合起来,实施统一的考试和学位认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