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夏令营(第2页)
还有法家。法家发端在魏国,真正壮大和完善是在秦国。法家门徒已经构建了完善的法律和执行体系,行政执法都要依从法家的规程,天下官吏泰半要受到法家的教育和培训。扶苏临朝,恢复了大秦以法立国的传统,法家也有潜力争夺一下天下学术的牛耳。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道家。
别看道家的典籍都是什么清静无为,那都只是学术说辞,文字怎么写不是写?道家也有门下弟子、也有结交权贵成为官员师表和天子师的愿望。清静无为可以是修身养性的方法,也可以是治国理政的主张。一旦道家成为显学,就需要无数对典籍的解读者。
大家读书,都是为了什么?不见得都是为了窥探宇宙奥秘。还不是为稻粱谋?让屋舍广大、仓廪充足、子孙富贵?
道家就不是人吗?
所以新朝新立,便有无数已经隐世的学派派出骨干,游学长安,到处献书,钻营权贵。
一些学派甚至更是挑明了大旗——太子总是需要师傅的,只有本门学术最是渊博,可以为太子师。
眼下这个太子,却正被编在张村学童的队伍中,每日跟着移民队伍,徒步六十里,双脚穿着张奶奶给做的麻鞋,脚上都踩出茧子来,一边走路,一边跟着其他学童一起背诵加减法口诀和乘法九九诀。不时帮着坐在小推车上的张小花去路边捕捉蝴蝶。
“我们皇家子弟,何时吃过这样的苦哟!”赵芃在马背上叹息。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看遍天下疾苦,所谓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张诚满不在乎的说。张小花年纪小,不能长途步行,张启明和赢弘毅却都是男孩子,在这样的队伍中没有半分特权,只能跟着大家徒步行走。
孩子们懂什么辛苦,孩子们只会觉得热闹新鲜。
就是,张小花一天弄得尘土满面,也不戴个遮阳帽,一张小脸儿晒得跟个黑炭头一样。这要是妈妈奶奶看到,还不知道多心疼呢。
“现在晒黑点没事儿吧?以后养养就还能白过来吧。”张诚看着牛车上的张小花说。五岁以下的孩子,可以坐在牛车或者骡子驮着的竹篮里走过这千里征程。算是对孩子们的一点特殊照顾。
“以后能白,就是现在没个孩子样了。皇兄是不知道太子在这里怎么受苦,不然不知道怎么想呢……”
“再苦。怕是也没有先帝的童年苦吧。”张诚道。
始皇帝的父亲庄襄王在赵国做质子,始皇帝嬴政在赵国出生,从小就受到赵国权贵家子弟的霸凌。童年生活极为阴暗。
这些孩子,只不过参加了一次时间很长的郊游、一次夏令营而已。一路上要学习自己照顾自己,年长的孩子要照顾年幼的弟妹们,还要学习、考试,还要一路采集标本,完成对自然的探索……
不能算辛苦吧?
“若我有这样的童年,也会有很深刻的印象和美好回忆呢。”赵芃看着牛车上玩蝴蝶的张小花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