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分封制和郡县制,哪个好?
“父皇坚决反对诸侯制度。”扶苏道,“之前我并没有能理解这个,当初儒生们告诉我,从诸侯的后人中选择贤明的人来管理地方,就能减少战争,避免更多死伤。老秦贵族则希望打下六国后,能够按照战功瓜分土地,给功臣分封领土。父皇是反对的。”
“我们家可没想过要裂土封侯!”蒙恬靠在一旁的柱子上说。
这是在长城大学的教研室,在休沐前的一个下午,教务处的几位巨头闲聊时政,张诚扯出来皇帝灭燕国的事儿,扶苏开始讨论分封制度。
“分封自古有之,周天子分封诸侯把守四方,天下安定……”公孙尼子引经据典。
“但是也留下了春秋战国征战不休的隐患,最后连周天子都被灭了。”张诚在旁边讥笑。
“秉直,你对分封制度有什么看法?”公孙尼子问,对于政治制度,公孙尼子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坚持。只不过儒家一般习惯维持现状,战国诸侯各自独立是这个时代的现状,而秦始皇帝的郡县制是一种创新和变化,儒家有些难以接受。
“我?”张诚没料到要问自己这样的问题,一时不知道如何回答。
大家都看着张诚。
张诚慢慢思考着,自己算是知道世间一切国家的政治格局的,君主制、共和制、联邦制什么的乱码七糟的,各式各样的都见过了,但是最习惯的还是中央集权的共和国家。自己所熟悉的航天产业,其实就是共和国家所能快速建立起来的。
“张诚我见识少,只在大秦朝廷中工作过一段时间,我是觉得始皇帝陛下提出的郡县制度挺好的,朝廷能对全天下的郡县委派官员、牧守一方。”张诚简单的说。
“但是郡县制也没能解决天下的问题啊!还不是遍地烽烟,六国余孽造反从未休止。你看后来分封天下的诸侯,还不都是六国后裔?”
“天下叛乱这个事情比较复杂。原因很多。毕竟始皇帝一统六国时日尚短,六国并没有真正归心,区区十几年,那些试图反叛的六国余孽怎么会屈服?要让六国从内心归附大秦,至少需要一代人,或者两代人的时光,等每个人都沐浴在大秦的光辉下,两代人以后,大家也就忘记了旧国。而旧有的王族贵族,也就没什么影响力了。”张诚抿了抿嘴唇,这样说,内心骂自己,这个思路太残虐了一点吧。
蒙恬却已经开始点头了:“在草原上,匈奴人彼此兼并,就要快得多,他们用车轮来解决这个问题。”
“什么车轮?”公孙尼子对草原上的情况并不了解。
“草原人游牧嘛,要用大车装载帐篷和用具,车子在草原是很重要的工具。”蒙恬说。张诚却已经隐隐猜出来所谓“用车轮来解决这个问题”是什么意思了。
果然,蒙恬继续说:“他们征服一个部落,都是在地上立一个车轮,比车轮高的男丁就杀了,只留下比车轮矮的儿童,这样就没有怀念旧部落的人了。”蒙恬若无其事的说。公孙尼子却已经脸色苍白,大骂野蛮了。
“就只是始皇帝天不假年。如果给皇帝多三十年时光,把郡县和大秦的律法推向四方,天下也就安定了。”张诚说。
“但是帝国幅员辽阔,郡县相隔太远,一旦地方事变,层层上报,万一如陈胜吴广那样攻城略地比传讯还快,一样很容易崩坏。”扶苏道。虽然自己没有参与到秦末的这些战乱中,但是和每个人一样,扶苏也始终在推演天下的变化。发现虽然大泽乡揭竿起义是一个对秦律刻意误读挑唆的叛乱,但是这种叛乱发展太快,快到朝廷来不及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