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魔的秋波 作品

第431章 一定有某种形状,是比较容易产生膨胀变形的(第2页)

滑铁卢战役中法军骑兵对英军方阵的失败冲锋,更是完美地展现了这一点。

19世纪中期,后装步枪与机枪的出现,终于使火器对骑兵实现了技术碾压。

1840年代后装步枪射速和射程碾压弓箭。

1870年代马克沁机枪彻底终结骑兵冲锋。

如1898年恩图曼战役,英军机枪屠杀苏丹骑兵。

自此全球范围内骑兵开口转向乘马机动、下马作战,传统骑射退出历史舞台。

总之,从18世纪中期开始,火器部队通过成熟的线列战术和炮兵协同,已能系统性击败骑兵主导的军队。

而这时候,离米尼弹的发明还有一个世纪呢,线膛枪自然也不可能普及。

所以如今,能想到从战术和步炮协同入手,设法在野战中对付骑兵就已经算是很有远见了。

而洪旭竟跳过了这一步,直接把主意打到了线膛枪上,又怎能不令李国助惊喜呢?

“线膛枪装填困难的根本原因,在于弹丸的直径比枪管的口径大。”

洪旭张口就道出了线膛枪装填困难的原因,

“若只是想让装填容易起来,把弹丸的直径做的比枪管口径略小就行了。”

“问题是这样一来,发射时就会产生严重的漏气问题,大幅降低射程和威力。”

“所以我就想,若是弹丸在受到火药爆炸冲击的瞬间能自行膨胀该多好啊。”

“这样的弹丸可以把直径做的比枪管口径小,解决装填困难的问题,”

“而在枪管里受到火药爆炸的冲击时又能膨胀填满与枪管内壁的缝隙,解决漏气问题。”

说到这里,他自嘲地笑着摇了摇头,

“可这又怎么可能呢?或许有那不世出的鬼才能想到办法,造出这样的弹丸吧——”

“反正我是一点办法都没的。”

“要解决线膛枪装填麻烦的问题——”

说到这里,李国助顿了一下,神情肃穆地沉声道,

“就得造出一种受到火药冲击就会自行膨胀,填满枪管的子弹。”

“洪大哥是这个意思吗?”

“嗯——也——可以这么说——”

洪旭神色古怪地看着李国助,笑道,

“你——突然这么严肃干什么——难道你还相信真有人能造出这样的弹丸?”

“我相信!”

李国助斩钉截铁地道,眼见洪旭露出愕然的神情,他便解释起来,

“如果我们始终认为弹丸的形状必须是丸状,那就永远也不可能造出这样的弹丸。”

“可如果我们能打开思路,给弹丸换一种形状呢?”

“反正弹丸都是用铅铸造的,而铅是一种质地柔软的金属。”

“所以铅弹在枪管里受到火药爆炸的冲击时其实是会产出显着变形的。”

“而我们要做的,就是找到一种合适的形状,”

“使铅弹在枪管里受到火药爆炸的冲击时能产生膨胀。”

“反正丸状的铅弹,是最难产生膨胀式变形的。”

“但我却觉得,一定有某种形状,是比较容易产生膨胀变形的。”

“只要把铅弹造成这种形状,则其在枪管中受到火药爆炸冲击时,”

“就肯定能产生膨胀,以填满自身与枪管之间的缝隙,解决漏气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