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7章 快!快传令!后撤五里!(第2页)
图尔格亲眼看见那枚二十斤重的铁弹如何在浮桥基座上撕开血路——
先是撞碎三捆刚运到的圆木,接着在水面弹跳两次,
将十多个推着木料的包衣拦腰扫倒,断肢和碎木在血雾中飞旋。
飞溅的木屑在空中旋转,直接削掉了一个巴牙喇的半边肩膀。
这发跳弹竟贯穿了整条浮桥,最后嵌进岸边礁石时,还在冒着滚烫的白烟。
“怎么可能……”皇太极攥紧缰绳。
他见过明军打炮,可从未见过能精准控制跳弹的炮术!
那些棱堡炮手分明是算准了角度,故意让炮弹在水面弹跳增程。
“咚——咚——咚——”
远处的城池上传来一阵怪异的钟声。
皇太极不知道,那是城上的炮手在使用铜钟测距法。
这是17-18世纪荷兰东印度公司使用的一种原始却有效的声学测距技术,
主要用于解决当时军事防御和航海中的关键问题。
其核心用途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要塞防御中的火炮射程校准和协同防御。
当敌方舰队或军队进入要塞火炮射程范围时,
铜钟会被敲响,利用声波传播时间差辅助炮手估算敌军的距离。
若钟声从了望塔传到炮台需2秒,约680米,炮手可调整火炮仰角至对应射程。
结合预设的炮击标尺,如荷兰人使用的射表,提高首轮炮击命中率。
多个棱堡之间通过钟声节奏传递敌军方位,形成交叉火力覆盖,
如巴达维亚城堡的钟声指挥系统。
二是,航海与港口导航。
在能见度极低的雾天,港口要塞的铜钟声可为船只提供声学信标,帮助船长判断靠岸距离。
钟声每间隔固定时间敲响,船员通过声音强弱变化估算与港口的距离。
结合多个钟塔的声源方向,实现三角定位,类似近代雾号系统。
东南亚部分voc要塞在暗礁区设置钟声浮标,防止船只触礁,实现浅滩预警。
三是,时间与信号传递。
要塞内不同炮位通过钟声协调开火时间,统一作战时序,避免装填间隙被敌军利用。
特定的钟声节奏,如连续急促敲击表示敌军突袭或火灾等紧急情况。
voc通过这类简单有效的手段,在缺乏精密技术的时代实现了对全球贸易据点的控制。
在受雇成为教官后,雷耶斯把这一套技术也毫无保留地带给了永明镇。
图尔格正站在齐胸深的激流中,亲自扛起断裂的桥板。
这个身经百战的巴图鲁,此刻竟像个绝望的民夫。
西南棱堡的炮焰如雷霆炸裂。
第五发炮弹呼啸而至,将图尔格身旁三个包衣轰成碎肉。
热腾腾的血浆泼了图尔格满脸,他抹了把脸,突然仰天大笑。
那笑声比炮声更令皇太极心悸。
燃烧的松脂顺流而下,把刚刚运到的干燥木材全部点燃。
河面上漂满了着火的碎木和挣扎的伤兵,空气中弥漫着皮肉焦糊的恶臭。
皇太极望着远处棱堡阴影里闪烁的炮焰,第一次感到后背发凉。
“快!快传令!后撤五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