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6章 让这些土包子见识一下真正的大炮
代善、阿敏、莽古尔泰、皇太极,是努尔哈赤称汗时,亲封的四大贝勒。
这次远征,除了代善没来以外,其余三大贝勒可以说是聚齐了。
皇太极继任汗位以后,为了收拢皇权,可是没少坑过其余三大贝勒。
比如第一次入关劫掠后,他命阿敏镇守永平、滦州等地,就是一个明显的坑。
阿敏果然正中下怀,面对明军反攻,弃城而逃,还屠杀城中降官降民。
皇太极便借机召集大臣议罪,将阿敏囚禁,削其爵位,改由济尔哈朗接任镶蓝旗旗主。
济尔哈朗跟阿敏虽然都是舒尔哈齐之子,
但与皇太极关系更为亲近,更愿意听从皇太极的指令,
皇太极借此实现了对镶蓝旗的间接掌控,
改变了原本阿敏掌控镶蓝旗兵力且时常与自己抗衡的局面,
使这部分兵力不再成为威胁自己权力的因素。
在大凌河之战中,皇太极故意让莽古尔泰率领正蓝旗攻打明军炮火最猛烈的正南面。
致使正蓝旗在此战中遭受重创,士兵损失惨重。
战后,莽古尔泰因向皇太极请求兵力援助时发生争吵,甚至“御前露刃”,
被皇太极革除三贝勒名号,还遭到罚银、剥夺人口等处罚。
这使莽古尔泰势力大减,正蓝旗也逐渐被皇太极掌控,
可谓是达到了借明军之手削弱异己势力的效果。
代善是大贝勒,领有正红、镶红两旗,在八旗中有着雄厚的势力基础。
皇太极一方面通过一些政治事件,
比如指责代善对他本人不够尊重、处事有失公允等情况,
在政治威望上对代善进行打压,让其不敢轻易凭借兵力优势来挑战自己的权威。
同时,皇太极不断强化中央集权式的管理,通过设立六部等机构,
让八旗事务的管理逐渐向更符合皇太极意志的中央政权机构倾斜,
使得代善虽手握两旗兵力,
但在实际的兵力调配、军事行动决策等方面,都要更多地听从皇太极的安排,
限制了代善凭借兵力肆意行事的能力,间接削弱了代善所能倚仗的兵力上的优势。
如今皇太极还没有坐上大汗宝座,似乎还没有坑害其他三大贝勒的动机。
但不能排除他为了增加自己将来继任大汗的几率,
甚至是为了平日的一些小恩怨去坑害其他三大贝勒的可能。
只是现在蒙古八旗和汉八旗还没有成立,
而满八旗依然人丁稀少,他就敢玩借刀杀人这一手,实在也是够狠的。
那么阿敏和莽古尔泰真就那么傻,一点都看不出皇太极的用意吗?
看他们的反应,还真就是的。
原因其实也不难理解,因为建奴至今还没有领教过红夷大炮和棱堡的威力呢。
历史上,明朝是从天启元年才开始引进红夷大炮的。
当时,因明与后金的战争日益激烈,
光禄寺少卿李之藻建议城守火器需得西洋大铳,
练兵词臣徐光启便令守备孙学诗赴广东香山澳购炮。
泰昌元年,李之藻派门人张焘与孙学诗前往澳门,购买了4门西洋大炮,
当年十月运抵广州,后运到广信府滞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