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 孟府有约
这一缕神识隐藏的非常深,而且蛰伏不动,只是读取李京平看到和听到的信息。他知道这皇城之中卧虎藏龙,一个不小心恐怕就要前功尽弃,小心驶得万年船,谨慎一些总是好的。李京平进入寺庙后,便一直向后面走,一路穿过几座大殿,直接来到最后面的禅堂所在。当他经过一道月亮门的时候,终于被两名中年和尚拦住了去路,其中一个高个的和尚道,“施主,后面便是禅堂了,外人禁步,上香还请前面去。”
李京平站住身形道,“烦劳师傅通报上行大师,便说李京平来访。”
那高个的大和尚闻言双手合十道,“原来是师祖的客人,还请稍等片刻。”随即便转身走向了禅堂。
没过多久,那大和尚便出来了,对李京平道,“师祖有请。”随后让出了身后的路。
李京平道,“多谢师傅。”便跨步继续前行,看来已经不是第一次来这里了。
往前沿小路前行,终于来到一处小院前,那小院用竹篱笆围成,大小不过十丈宽窄,院内种了一些修竹,竹影背后是一间茅草屋,和这天云寺的恢弘大气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篱笆门没有关,李京平却站在门口没有直接进去,而是朗声道,“晚辈李京平拜见上行大师。”
“李施主请进吧。”茅草屋中,传来一个苍老的声音。
听到这声音允许,李京平方才迈步走了进去。随着李京平的视线,余渊也看到了这茅草屋内的光景。只见不大的茅草屋内,只有一张矮几,上面放着一个木鱼,一个香炉和一盏油灯。地上则摞着几堆经书,在经书围绕之中,盘膝坐着一个老僧,那老僧长眉低垂,面容消瘦,双目紧闭,如同枯木。李京平进到屋内,躬身施礼,“按照大师的安排,晚辈已经从旋涡之中脱身,此次前来是专程道谢的。”说罢伸手入怀,掏出一个四四方方的巴掌大小的盒子,放在矮几之上,却并不打开,而是垂手而立。也不知道这老僧是何等来历,能令一个朝廷二品大员如此拘谨。
等李京平将那盒子放下后,老僧方才开口道,“我与你指点迷津,岂是贪图凡俗之物?你拿回去吧。”
“大师,若不是您指点晚辈向陛下推荐余长风,恐怕此时晚辈正寝食难安,如坐针毡啊。晚辈只是略表心意,还望大师收下。”说着,他伸手将那放在矮几上的盒盖掀开,露出了里面之物。在黄绸之上,竟然放了一小节洁白如玉的东西。“大师,这是八百年前,虚云高僧的指骨舍利。对您参悟枯荣神功有莫大的好处,还请收下。”
那老僧闻听,紧闭的双目这才悠悠睁开,垂目看向了那节指骨,长叹一声道,“纵然修为通天,也难逃六道轮回,留下臭皮囊,竟然任人把玩,虚云又如何,我又如何?不悟大道,终究是镜花水月。老夫已经绝了以武入道的念头,正专研佛经,准备以心入道。这舍利子你拿回去吧!”
李京平面上露出失望之色,却不敢违逆,点头道“晚辈遵命,既然如此,那就不打扰大师修行了,晚辈这便告辞了。”
闻言那老僧点了点头,并未说话,而是双手合十道别。
藏在李京平神识中的余渊也不由一阵失望。原本他初听到是这老僧指点李京平推荐父亲进京后,心头一惊,同时也是一喜,虽然不知道这个老和尚的身份,但终究是查到了一点幕后黑手的蛛丝马迹。本来以为二者的谈话还能透露出更多的内容,却没想到如此就道别了。情绪上多少产生了一些波动。而就在这个时候,那个老僧突然开口怒喝一声,“谁?”
这一声虽然声音不大,但却直入灵魂,差点直接将余渊那一丝神识震散。
李京平也是一惊,转过身来诧异的看着那老僧问道,“大师怎么了?”
此刻余渊借着李京平的眼睛看到那老和尚已经睁开了双眼,一双眼睛竟然闪着一绿一黑两道光芒,如同刀子一样,向余渊的神识袭来。余渊赶忙将神识收回,瞬间回归到了自己的意识海中。切断了和李京平的联系。随即,他感觉到一个强大的神识笼罩在天云寺的上空,如同一个巨人在俯瞰四方,余渊连忙收敛心神,将所有修为都压制下来,仿若寻常百姓一样,靠在马车的车辕之上假寐起来。随即一道神识从他身上扫过,若不是他的意识海已经进化,修炼出了自己的世界,此刻他所有的秘密必然无所遁形。那神识从身上滑过,他整个身体和灵魂仿佛经历了一次深度扫描一样。好在余渊藏的够深,对方并没有发现什么,很快便略过了他。
余渊此刻心中已经是震惊无比。那神识修为比自己还要强悍三分,而且那老僧的一双阴阳眼,令他至今还心有余悸,绿色代表生命,而黑色代表终结,被这样一双眼睛看过来,就如同在生死之间穿梭了一趟。这皇城之中果然藏龙卧虎,就算自己加倍小心,还是差点没着了道。这老僧的修为是自己到目前为止遇到最高深的,什么钟有报、蒋道礼,甚至那盛奎尔在其面前都是不堪一击。甚至他自己都没有一战的勇气。他不由的后背升起一丝凉意。幸好自己前段时间白无相和贾风指联手给自己上了一课,否则以自己那时候的心态,绝不会如此小心,此刻恐怕已经是一具尸体了。
他抬起手擦了一下额头并不存在的冷汗,心中暗自决定,这天云寺以后非必要绝不踏足半步。除非自己修为再次提升。随即他也决定要让不知堂好好查一下,这玄元境界之上,是否真的还有一个修为体系。就在他心中盘算的时候,那李京平已经从寺门中走了出来。他连忙上前将马凳摆好,却并不说话。李京平脸色不太好,估计那老僧可能是和他说了些什么,余渊就不得而知了。李京平上车后说了句,“回府。”
余渊应道,“是。”
马车启动,直奔李府而去。整个过程中,余渊并未多言多语一句话。这也是后世的为下属之道,作为下人绝非是奉承主家就好,而是要把握住时机,少说,说精,这才能令上司另眼相看。回到府中,李京平交代余渊自己休息去吧,有事情管家会通知他,这才转身去了书房。
余渊也回转李润身的小院,因为是临时借调,所以住处一切都没有改变。倒是回去的时候李三正在屋中,见余渊回来一顿奉承,毕竟作为一个下人来说,能够给老爷当车夫,比起给少爷当跟班来说更有前途。余渊只是笑着点头应付。
一连三天,这李京平除了上朝,去礼部点卯,还去了一次左丞相孟乘风的府上,出来后又去了兵部尚书胡传庸的府上。余渊不敢再用神识监听之法,谁知道这皇城之中还有什么高人存在,一个不小心恐怕就是万劫不复。只能从这些信息中自己分析。那李京平在孟府只停留了一炷香的功夫,余渊推测此人应该是孟乘风一系的,此去孟府大概率是接受孟乘风的命令而去,否则不会这样快便出来。而在胡尚书府上,则停留了一个时辰,这说明二人定然是在商讨什么事情。将整个事情串起来看,至少知道李京平和胡传庸都是孟乘风的人,而他们商讨的事情绝跑不出少布使团来访。再深入分析,一个礼部尚书和兵部尚书在一起商量事情,不外乎就是战与和的问题,从中可以看出,沧海皇帝此刻对于是战是和也心中忐忑,二者在北方撕扯多年也没有个结果,沧海国一向不怕战。如今却有了和的想法,不是国力衰退,就是另有大事发生。暂时信息就这么多,余渊即便是智计过人,也只能推测出这些大概率的结论。毕竟分析消息,也是要有基础数据的,他手中的基础数据太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