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7章 这地不合适(第2页)

“其实零零碎碎加起来,真正可用的面积也就一千亩不到。”

“关机还得分成十几块,你再看看划分开后,面积根本无法做到均衡。”

“至少这么做就形成了养殖区被强制性分区,而则对于龙虾来说是不合理的。”

“龙虾这东西,你估计不知道,其实得集群养才出效益。”

“像这么碎的地块,投苗密度都没法统一,后期怎么搞标准化?”

牛大壮吁了一口气,缓缓蹲下,手指无意识地抠着地上的草根。

他意识到苏玉在建鳝场时,为什么不把周边地块一并开发了。

之所以还留存至今,确实是周边地块有着很多的缺陷。

现在听卢青青一说,牛大壮才觉出这里头的门道。

“那……”他喉结动了动,“咱们换个地方,桃源村成不?”

“我是那儿土生土长的,村里有连片的老稻田,去年刚退下来,地肥得很。”

卢青青把手中的碎石扔回草丛,拍了拍手上的脏东西:

“去看看就知道,要是桃源村也没合适的地,我下午就回省城。”

“真的,如此徒劳无功的奔忙,我确实不喜欢。”

“我今天已经推掉了省检,实验室的虾苗可不能错过换水温。”

牛大壮心里咯噔一下,好不容易请动这位龙虾养殖界的“活字典”。

别说是她不愿意碰到徒劳无功的奔忙,牛大壮本人何尝不是这样?

“那咱现在就去桃源村!早看早定,不耽误您的事儿。”牛大壮说道。

“嗯,这还差不多。”卢青青和牛大壮往回走,并上了车。

牛大壮第一时间发动红旗suv,然后几十掉头离开养殖场。

车子刚拐上通往镇上的水泥路,牛大壮就转头提醒:

“卢教授,这段路还好,快要到村里的时候有点崎岖。”

“因为那条乡村路还在翻修,还没有弄平整呢!”

卢青青说道:“好好开车,啥崎岖的路我没坐过?不碍事!”

说话间,卢青青翻着手机里的养殖数据,不紧不慢地说道:

“我当年在鄱阳湖做调研,坐过拖拉机拉的板车。”

“那坑洼里能把人弹起来撞车顶,你这suv还能比那颠?”

“不是我夸大其词。”牛大壮打了把方向盘,避开路上的石子。

他说道:“前阵子下暴雨,冲垮了半截路基,施工队临时垫了些碎石。”

“这车轮子碾上去能听见铁片子响,不过快了,县交通局说这月月底就能铺沥青。”

卢青青放下手机,望着窗外掠过的白杨树,突然就追问了一句:

“你倒是说说,为啥非得把龙虾场建在桃源村?就为了方便你自己照看?”

牛大壮握着方向盘的手紧了紧。

车窗外的白杨树渐渐稀疏,远处开始出现连绵的青山。

“我生活在桃源村,我对桃源村的山山水水充满了感情。”

“如今我算是找到了挣钱的门道,我得带着大伙儿创造财富!”

“为了绕过桃源村实现共同富裕,我正在不断努力,创造更多种可能。”

“桃源村村里穷,年轻人都往外跑,田埂上的草比人高。”

“在此之前,村子里更多的是老人小孩和女人。”

“我现在有点能耐了,想让大家伙儿不用背井离乡也能挣钱。”

“如果再增加养龙虾这个项目,就能让村里的老弱妇孺都有就业机会。”

“就像我让大伙儿摘西瓜,栽菜,种药材,抓黄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