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4章 买相机(第2页)

“来你这,是想求你给我行个方便。这一身工作服,看着很有派头啊。”崔娴上下多打量几眼,尤其是见孙英在柜台里,忙碌的样子,当朋友的很替她高兴。

“当然了,你也不看看是谁帮忙找的这份工作。”孙英低声调侃,她穿着这份衣服,就算是走在马路上,旁人也会多给她几分敬重的。

这话倒是不假,尤其是孙英的亲朋好友们。以前瞧不起日子过的拮据的孙家,但现在,都上赶着巴结孙英。

孙英现在也算是有些阅历,能看清多数人对她态度的转变,是因为什么。如此之下,与崔娴的这份友谊,更显真挚。

闲谈几句,崔娴才坦言自己来的目的,是打算买一台照相机。孙英趁着那边刚给一个顾客付完货,带着她过去柜台。

在孙英的帮忙之下,崔娴买了一台国产尚海海鸥4a双反照相机180元。价格在她预期之内,表面也没显得多吃惊。

不过现在的照相机,还得要配备上交卷才能使用。黑白胶卷19元1个,买了20个花了38元。

为了拍照效果更好,崔娴又买了个三脚架花319元,闪光灯花45元。这一整套下来,价格可就不低了。但长远打算,这笔投资很值得。

这个时期的塑胶制品比较贵,a4大小的塑料袋,需要5分钱一个。崔娴5块钱买了100个。

等所有东西都付完钱,拿到手之后,孙英拉着崔娴到旁边,终于敢惊呼出口:“这么一会的功夫,你就花了三百来块,你发大财了啊?”

生怕被别人给惦记上,孙英还左右查看,是否有人盯着他们这边。

要知道,这个年代,一个职工大半年的收入,也不过就才这么多。要是农民的话,可能2年都未必能赚到。

崔娴小手一挥,眼睛不眨,钱就这么花出去了?孙英难掩诧异,她去上山下乡是不是挖到宝藏了,出手如此阔绰。

“发什么财,我还欠着生产队的饥荒呢。这是投资,等我研究明白之后,回去当地帮人照相,也算是个副业,能多赚点收入。”崔娴解释到。余光也在看向周围,是否有人注意到她这边。

孙英点头,确实是,农村的日子如何,她虽没亲身体验过,但知道肯定不如京城这样舒坦。心疼崔娴不知道要在那插队多久。

“你忙着,我先回去研究照相机了。”崔娴也没多占用孙英上班时间,拎着东西,回去大院。

进了家门,崔娴就憋在屋子里,一边翻看说明书,一边研究如何调试照相机。尤其还是用胶卷的,稍有不慎就拍不出来,白白损失胶卷钱了。

那四个徒弟放学,在大院门口跳了一会绳,见崔娴没出来,直接就进来后院找了。

看到崔娴手中拿着的照相机,非常稀奇。七嘴八舌的又开始问问题,刘谊还好奇的拿起来端详一下。

崔娴让他们别着急,等自己研究明白了,明天中午光线好,给大家拍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