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3章

“……”

音乐平台也迅速响应。

在《知否知否》正式上线前,评论区就已突破十万条留言请求:“求原声!快上架!”

歌曲一经上传,直接空降新歌榜第一,并迅速登上“古风流行融合”双榜榜首。

不少网友表示:“这首歌不是流行,是流传。”

与此同时,各大高校文学社、传统文化公众号纷纷转载推荐。

央台新闻账号更罕见转发并评价:

“文化传承的方式可以很多种,但今晚,苏灿用一首《知否知否》,让我们看到音乐与诗词的交融,是如此动人。”

还有一条高赞留言写道:

“有人唱‘千里江山’,唱的是山河,有人唱‘知否知否’,唱的是心事,苏灿把家国与柔情都唱进时代。”

这一夜,歌声已落,但回响未绝。

在千万人耳中,《知否知否》仍在轻轻回荡,像一缕江南细雨,悄然濡湿时代的心田。

……

经过一夜的发酵,这首《知否知否》的影响力快速扩散到现实中。

……

早晨八点半,燕京三号线车厢内人潮拥挤。

一个姑娘戴着耳机,手机屏幕停留在音乐app的播放界面:《知否知否》。

她忍不住轻哼起来,旁边的男生听见旋律,也嘴角上扬,小声接了一句“试问卷帘人”。

两人对视一眼,相视一笑,拥挤的地铁仿佛不那么令人烦躁了。

就在此刻,站台的广播居然也播放起这首歌的片段,“昨夜雨疏风骤”的声音在整个站厅回响,仿佛整座城市都在共情一个久远的梦。

……

阳光洒进教室,讲台上的年轻女老师打开多媒体播放《经典咏流传》的片段。

当苏灿的歌声响起,熟悉的《如梦令》词句在教室中回荡,连坐在后排调皮惯了的学生都不自觉安静下来。

老师轻声说道:“这是李清照的词,昨晚刚播的节目,你们看,一首词,几百年后还可以这样传唱。”

前排一个女生轻轻抬起头,眼里有些泛红。她低声说:“老师,这词……好像唱到心里去了。”

有人第一次觉得语文不是“背诵”,而是心声;

有人第一次在课堂上认真写下一句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