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章 换命契(第2页)
掐表计算,每分钟发射频率不过40多发,炮弹出膛的轨迹稀稀拉拉,在空中画出歪歪扭扭的弧线,完全没了往日的气势。
两支部队当初为了翻山越岭时保持机动性,统一装备了82毫米口径迫击炮。
这种炮自诞生之初就是步兵的黄金搭档,拆解后,三四个士兵就能轻松背负着翻山过河,钻密林、攀陡坡都不在话下。
组装起来更是威力十足,短小精悍的炮管一昂,顷刻间就能让敌方阵地化作火海,曾是步兵手中最趁手的“战场判官”。
可这会儿两支部队携带的迫击炮加起来还不到20具,弹药箱里仅剩的炮弹屈指可数。
出发时太过匆忙,所有人都以为只是场简单的支援作战,还设想着在重炮的掩护下夺回防线。
大量运力携带的全是子弹和重机枪弹药,82毫米炮弹不过象征性带了些。
谁能想到增援任务转眼变成死守战?
如今每一发炮弹都成了要用命换的金疙瘩,每一次发射,都是在燃烧最后的希望。
“重机枪怎么还不开火?”少尉焦急喊道。
“准备完毕。”张涵应声回应,转头向臭虫两人确认:“都检查好了?”
两人迅速点头:“都检查过了,没问题。”
“希望没问题吧!”张涵右手握住枪机柄,发力向后拉动。
弹链一节节被拽入供弹口,与机匣碰撞出清脆的“嗒嗒”声。
枪机复位的瞬间,传来“咔嗒”一声,第一发子弹稳稳进入枪膛。
“要是有问题的话,咱们就一起死。”
张涵话音刚落,弹链就开始剧烈跳动起来。
身旁的臭虫目不转睛地盯着供弹口,随时准备处理可能出现的故障。
山体夹峙的隘道上,负责施压的感染者横七竖八倒在碎石间,暗红血迹顺着地势蜿蜒成溪流。
尚存的几只抽搐着肢体,破碎的关节以诡异角度扭曲,偶尔还会用残肢扒拉两下地面,很快又瘫软下去。
相较之下,两侧山体的交火声更显密集。
可坦克和装甲车困在谷底进退两难,炮管艰难仰起,机炮与火炮只能轰击高处的崖壁,炸起的碎石哗啦啦滚落,却始终无法触及躲在陡坡掩体后的敌人。
感染者的攻势在持续消耗中愈发疲软,冲锋的嘶吼逐渐稀疏。
任何稍有谋略的族群都明白,在这种易守难攻的地形投入偏师,不过是徒增伤亡。
没有精良装备与战术配合,仅凭血肉之躯与杂牌部队,根本无法复刻闪电战的奇迹,更不可能一举突破人类防线。
继续强攻,不过是给这条狭窄山谷再添一层尸骸,让血腥味愈发浓重罢了。
它们必须按捺住行动的冲动,等待后续主力部队抵达,将这支残军彻底包围。
之所以要采取包围战术,是因为这支人类援军背后的武鸣县,已有近半城区失守。
城内守备力量悬殊极大:城西防线的机械化步兵营建制完整,战力稳固。
而负责东城区防御的民兵团,多是参军不到十天的平民,刚与感染者交手便伤亡惨重,交战不到一小时就顶不住正面攻势,只能退守西城区,承担些搬运伤员、加固工事之类的轻量工作。
但让普通市民放下安稳生活,拿起武器直面危险,仅凭爱国口号远远不够。
政府为此出台了一系列极具吸引力的政策:首先是经济补偿,民兵每月能拿到比普通工人高出三倍的军券,不仅能在指定商店购买生活必需品,还能兑换稀缺的药品和燃油。
服役满一年且考核合格者,可获得一套由政府统建的保障性住房;表现优异的民兵,退伍后能优先进入政府部门或国有企业工作。
子女在入学、医疗等方面也享有优先待遇;就连民兵家属,每月也能额外领取定量的粮食和生活物资补贴。
这哪是当民兵,分明是拿命换阶层跃升的机会!
重赏之下,大批市民咬咬牙签了生死状。
武鸣县本就位于部队后方,承担着各地的物资收纳及转运工作。
说透了,这里就是个物资集散中心,周边部队的所有物资,都得先在西城区存储、清点完毕才能分发。
它的重要性摆在那儿。
一旦全面沦陷,周边部队的补给就只能改道从别处运输,耗时耗力不说,感染者还会趁机缴获仓库里的枪支弹药,实力必然大增。
没了稳定补给,前线部队怎么打仗?靠空投?那成本高得吓人。
真要让每支部队都指望空投,一次能投多少?
弹药、粮食、药品……哪样不是成批消耗?这么折腾下去,用不了多久,前线就得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