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天雨 作品

264. (14)动手

    城中高楼,是所谓的观天临福之处,秋洄对着铜镜默默撕下脸上伪装。

    那缕发丝静静躺在木盒中,陪着她梳洗清理。

    镜中渐渐显现出秋洄原本的模样,还有她不解疑惑的神情。

    她对人族的情爱并不陌生,她陌生的是自己对沈喻的感情。

    思念,伤心,渴望,愤怒,她的情绪会因沈喻而牵动,窥视,偷衣,冒犯,她从未想过自己做出这些行为的原因。

    今夜,她看见了情欲,情欲让她想到了义父,这就是情爱吗?

    起身,打开衣柜,她翻出那件洗得干干净净的里衣,低头轻嗅,这上面沈喻的味道已经很淡很淡了,洗过之后甚至已经没了文旦香。

    拉着衣袖,里衣松松搭在她臂间,她想象着沈喻的身形,想象着他站在这里,而后陪她一起转圈,就像曾经她绕着他转圈那样。

    一边转,一边解下衣带褪去衣衫。

    她释放天性,释放出早已亢奋的尾巴,旋转间,里衣缠绕上身,就像拥抱。

    义父喜欢用食物逗她转圈,看她摇晃的尾巴,还喜欢她扑向他的腿,他们会一起玩后退进攻的游戏,若是累了,义父便会抱着她以地为席,吹着晚风惬意入睡。

    她记得义父的手很宽大,他可以一只手就将她提起,也会允许她爬上他的肩,偶尔没稳住掉了下来,义父也会牢牢接住她,然后把她抱在怀里。

    就像她现在抱着衣物一样。

    是了,她思念,她想黏着义父,不愿见他难受,想要和他陪伴在一起,她会因他笑因他怒,会因他不闻不问而伤心,会在直面欲望时想到他,这一切都是因为爱,她爱义父,是想义父只属于她的爱,她都明白了。

    明白了,便不会彷徨,也不会迷茫,好似有一束光照在心上,她好轻松,好激动,好想去见义父,告诉他,她爱他。

    抱着里衣,她蜷缩在地上肩膀微颤,耳朵前后摇摆,尾巴兴奋颤动,她忽然好快乐。

    雨水打湿了窗,沈喻忽然惊醒。

    透骨的寒意清醒了头脑,他拢衣而起,关紧了门窗。

    这会忽没了睡意,他点了灯,起来喝了些水,余光瞥到一抹亮影,扭头,门边有水渍。

    微微拧眉,他警惕环顾努力倾听,可房中似乎并无第二人,又是他多心了吗?

    长长吐出一息,放下茶杯,低头,他摊开手掌,上面有道浅浅的伤疤。

    秋洄很讨国主的欢心,时常被国主以解读福泽之像召进宫中,而召进宫做什么,他不得而知,宫中并无异族为官或入后宫的先例,他不知道国主会不会贪新鲜而染指秋洄,亦不知,他这一步究竟走得对不对。

    拔剑,擦拭剑身,火苗照出了扭曲的黑影,他在剑身上看不见自己。

    背着剑,叼着草,他曲腿坐在枝干上,远远就瞧见一只弱小的白狐步履蹒跚走在草坡上。

    小白狐的腿应当受了伤,走姿怪异,连个草坡都爬不上,爬两步又滚了下来,爬三步便要好好歇一歇。

    这般弱小,又孤身一狐,怕是走丢或是被同族驱赶了。

    沈喻挠挠头,双手环臂闭上了眼,他不想多管野兽之间的事,这样弱的狐狸,肯定长不大。

    事实确如他所料,不出两天,一群饥饿的野狼盯上了这只幼狐。

    狼会杀死狐狸,因为他们会抢夺同样的食物,但沈喻从没见过狼会分食狐狸,可那日偏偏就让他碰上了。

    那么小的狐狸要被残忍吃掉,他始终是不忍心,所以,他出手了。

    他对秋洄不算有什么教养之恩,顶多是举手之劳救下一命,是秋洄自己念着这份恩情,非要偿还给他,他只不过是顺水推舟罢了。

    重重放下剑,他忽然不大自在,胸膛之中沉闷难以呼吸。

    轰隆——

    忽一道雷鸣奔袭而来,直直打在他心口,他浑身一颤呼吸停滞,久久难以回神。

    背后白光一闪而过,他的影子淹没了长剑。

    冬日里的雨似乎格外长久,一连几日都不见放晴,而寒气伴随雨水降落,整个水都一片灰蒙蒙,让人瞧着心底压抑。

    秋洄伏在国主膝头,眨着无辜圆润的眼,道:“君上,上天这是生气了,您看,天空一直在哭呢。”

    国主缠了几圈珠串,摸了摸她的头顶,笑问:“那小洄有没有办法不让天哭呢?”

    她转转眼珠,作出决绝牺牲的模样,认真道:“小洄会在通天楼斋戒闭关,为君上,为君上的臣民誊写千秋福录。”

    国主大笑:“只是誊写福录哪用得着在通天楼闭关?在宫内一样可写。”

    闻言,秋洄低头忧神,喃喃自语:“在宫内......君后娘娘怕是不喜......”

    但忧思一瞬,她又勉强开怀:“不要紧,君上要小洄留下,小洄就是死也会陪在君上身边。”

    她的苦笑引来了国主的不悦,但这不悦并非是对她不悦,而是对他自己的君后。

    秋洄被国主安全送回了通天高楼。

    望着天边的灰白,瞳孔渐渐收缩,她轻笑一声低头翻阅起人族话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