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岭山脉的姜越林 作品

第189章 主公,您看看这个

试卷一共有五十分。

都是经过卢植,蔡邕等人层层筛选之后留下的最为精英的部分。

而这次的考题是陈皓出的。

考题一共只有六个字。

天下,百姓,民生!

所有学府的学子就要根据这六个字来写一篇或者是三篇策论。

也就是相当于现在的论文。

为什么会选这三个字呢,陈皓也是别有一番用意的。

第一个天下二字,陈皓是想考验一下这些学子的大局观,也就是对天下的宏观。

而第二个百姓,便是考验学子对于天下人的看法。

当然了,最重要的便是这第三个,民生。

陈皓建立学府,是希望可以教出许许多多可以入朝为官造福百姓稳定朝堂的官员。

陈皓之所以启用寒门士子,因此不惜和士族走上对立,就是因为他不想看到眼中只是先有家,后有国的士族越来越强大。

在士族的眼中,一切都是现有家,一切以家为主。

王朝的倾覆在这些士族人的眼中其实很正常,从秦到汉,强大的秦国灭亡了,汉朝建立了。

而如今汉朝又走向了衰落。

但是却依然有传承数百年而不灭的家族。

这边是士族的生存之道。

家族兴旺,大于国家兴亡。

这也就是为什么东汉末年诸侯之乱的主要原因了。

一个西凉出身的董卓真的足以祸乱朝廷?

实则不然。

如果背后没有那么多的世家推波助澜怎么会发展到如此?

这其中首当其冲的便是袁氏一族。

可以说大汉王朝走向末路最终的推手便是袁氏。

当初给何进提议让董卓进京的便是袁绍。

曹操很早便看出来了宦官最多不过就是小祸,而让外敌军法入京便有可能演变成为真的大乱。

而这一切的幕后推手又怎么可能是一个袁绍?

要知道当时的袁绍不过仅仅只是一个庶出而已。

不说上面还有袁术压着,当时的袁基还没有死,袁基才是袁氏一族合法的第一继承人。

而袁术,只不过是个不太被看好的庶出而已。

他怎么可能左右大将军何进的想法。

这背后要说没有袁逢和袁隗的推波助澜陈皓是一万个不信。

还有另外一件事儿。

董卓进京还有黄巾之乱背后的目的其实是一样的。

试想张角不过就是个传教头子,怎么忽然就想要干起了造反的事情?

要知道,张角当时的身份低位,即便是不造反,也是要风得风要雨得雨,和皇帝没有任何区别。

造反失败还要承担被杀的风险他怎么就造反了呢?

这其中便要牵扯出来另外一件事儿,那便是第二次党锢。

宦官推动党锢,使得士族损失惨重,当然这其中也包括了袁氏。

在宦官势力的打压之下,那些年不管是袁氏还是其他士族都是损失惨重。

而黄巾之乱便是依照着第二次党锢之后便开始逐渐成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