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1章 不能乱了规矩(第2页)
杨文贺也是一脸不爽,眉头拧得像打了个死结,他往地上啐了口唾沫:“当然要去!花了钱了,凭什么不去?刚好去调教调教那个浩宇,敢得罪我儿子,真是不知天高地厚!”话音里带着咬牙切齿的狠劲,仿佛已经把教训浩宇的场景在心里过了好几遍。
杨厚利则趁着他们说话的空档,眼珠子滴溜溜转着,目光偷偷瞟向邵正兰家墙上贴着的黄历。那黄历是用浆糊贴在土坯墙上的,上面还别着一根明晃晃的大针,针鼻子上还带着一点点黑线。
他悄悄挪动脚步凑过去,手指在衣角上蹭了蹭,像是做贼般飞快地把那根大针拔了下来,拽掉针鼻子上的黑线,把针捏在手心。心里盘算着一会儿怎么神不知鬼不觉地把针放在浩宇的座椅缝里,想象着浩宇坐下时惨叫的模样,嘴角忍不住勾起一丝阴恻恻的笑。
于是,一行人关好门,来到了欣怡的家里,杨文贺、邵正梅与杨厚利一家三口,脸上立刻堆起假笑,和出来迎客的秦惠英、杜永仁假意寒暄一番,你推我让地往屋里走。
刚进屋,一股饭菜的香气就扑面而来,因为今天人多,秦惠英特意烧了两桌饭菜,两张八仙桌被搬到堂屋中央,并排摆着,桌缝横着朝上,这样一来,每张桌子的上方都有一个头座。
浩宇作为杜永仁家的小客,几乎每年正月来拜年,都是被安排在头座上,今年自然也不例外,头座的位置肯定为他留着。杨文贺因为隔了好几年没来,按规矩头座也有他一份。那个年代,农村人对坐座位的讲究细致到了骨子里,辈分、亲疏、长幼都得在座位上体现出来,有的人甚至会因为座位安排得不合心意,当场甩脸子、生闷气,好好的饭局也能闹得不欢而散。
杨老三见状,自告奋勇地站出来安排:“浩宇!你是小客,就坐在左边这张桌子的头座上;杨文贺,你坐在右边这张桌子的头座上!”他一边说,一边用手比划着,生怕两人听不明白。
浩宇连忙摆着手,脸上带着谦逊的笑:“杨叔!今年这个头座我可不能坐!您是长辈,论理也该您来坐!”说罢,他伸手就去拉杨老三的胳膊,要把他往左手边的头座上推。
杨老三吓得连连后退,双手摆得像拨浪鼓:“哎哎!使不得!使不得!打死我也不能坐这儿!我和永仁是多年的老邻居,随便哪个犄角旮旯的座位都行,可不能乱了规矩!”
浩宇和杨老三一个往前拉,一个往后躲,互相拉扯着不肯罢休,引得围观的众人一阵哈哈大笑,你一言我一语地劝着,现场顿时乱哄哄的,热闹得像开了锅。
杨厚利站在人群外围,见众人的目光都聚焦在浩宇和杨老三身上,谁也没留意到他,顿时一阵窃喜,心里的小算盘打得噼啪响:这两个人他都瞧不顺眼,不管最后是谁坐在头座上,都得让他们尝尝这根针的厉害!
于是他趁着众人注意力分散的空档,偷偷往前挪了几步,飞快地将手心攥着的大针插进头座那张椅子的缝隙里,针尖朝上,藏得极为隐蔽,不凑到跟前去仔细瞅,根本发现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