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3章 梦生

宋阳问李乘风的时候,他也讲过一些,但没老李说得这么详细。

李乘风虽然也采药,但活动范围大多局限于米仓山,虽说也四处跑,但很少到秦岭。在李乘风看来,大巴山一带直到神农架,山野面积已经够广袤了。

老李仔细端详着那棵五匹叶崹参,嘴里轻声数着,过了好一会儿才说道:“你这棵五匹叶崹参,我刚数了下,大概有九十三年的样子,不得了啊!

你知道吗,我今天卖了两棵,一棵四匹叶和一棵三匹叶,就卖了九百块。

年份越长越值钱,单这一棵五匹叶,在收购站至少能卖两千块。要是碰到真正识货懂货的人,给的价会更高,这可是能用来传家的宝贝!”

“两千……”一旁听着的冯启亮听到这个数字,忍不住咋呼起来:“我在汉中混了这么久,赚的钱都远远比不上这一棵崹参!”

他一直觉得,自己从东北当知青回来,在汉中倒卖票证赚的那些钱已经很了不起了,可遇到宋阳后,才发觉自己的想法有多天真。

宋阳一个冬季撵山,赚的就比他折腾那么久还多。

现在,只是跟着调研团队进山一趟,二十来天,就带出一棵崹参,这得让他顺顺利利倒卖票证干上三年,还不算其他的。

要是把其他崹参都算进去……他咧咧嘴,都不敢往下想了,只是嘟囔道:“我突然都不想当老师了,妹夫,要不我跟你一起撵山、采药去?”

“别瞎想,好好当你的老师!”宋阳心里明白,撵山这活儿干不了几年,采药虽说能一直做,但往后限制会越来越多。

而且西医越来越流行,药材大量人工种植,往后采药越来越不赚钱,到了以后,连糊口都成问题,这活又辛苦,年轻人都不愿学这行,更别说进山了。

但不可否认,在现在这个大力推进医疗卫生的年头,采药还是挺赚钱的,养蜂和采药,也是为数不多能让山里人成为万元户的职业。

当然,能做到的人少之又少。

而养蜂,可不是像宋阳这样定地养殖,得带着蜂群追花逐蜜,还得老天眷顾,才能真正赚到钱。

宋阳说完,转头看向老李,接着问:“大爷,要是没有叶片,该咋判断这崹参的年限呢?”

老李也不藏着掖着,说道:“这可有讲究了:首先看茎部,年份越久的崹参,颈部越粗壮。

其次,看铁线纹,崹参有个特点,雨季旱季交替,主参上会形成许多铁线纹,铁线纹越多,皮色越深,年份就越大。

第三就是看根须,年份越久,根须越粗壮,还不容易折断。最主要的方法,就是数芦碗。这崹参每年秋末地上茎枯萎脱落,残留的茎痕就形成芦碗,一个连着一个。

芦头上的前一两个芦碗比较圆,往后的芦碗会被竹根收缩拉挤形成偏形,呈牛鼻子状,一个芦碗差不多就代表一年。”

宋阳微微点头:“明白了!”

他认真地把这些听到的内容记在心里。

却听老李接着说:“也不能只看年份,这东西还讲究形体。你瞧瞧你这几棵崹参,长相自然、流畅,透着股灵气。

肩部有深刻的铁线纹,芦碗紧密对生,表皮有光泽,皮条须清而长,须,而且须条上的珍珠疙瘩特别明显,就像一抖搂就能掉下来似的,整体看着特别漂亮,这样价格又能提升不少。

这崹参大补元气,对两性一切虚症都有疗效,尤其是对真阳衰少、肾气乏绝、阳道不举效果显着,能有效改善病情。

碰到懂行的,那可都是舍得花大钱的,别轻易拿去收购站贱卖了。

拿回去小心清洗干净,晾干后,找个罐子,弄些细辛、老姜,再加上木炭一起装进去,这能防虫防潮。

木炭要经常拿出来晒一晒,好好保管着,等遇到有缘人,那才是最好的法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