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唐宋 作品

第76章 更相和睦

明红看向子午:“有什么话要窃窃私语,不怕大家误会么?”

子午道:“你们到了青城山,我就放心了。可有些依依不舍,就不可常见到你了。想你如之奈何?”

明红害羞一笑:“想我就到青城山找我好了。”

子午听了这话,急道:“还没去就把自己当作青城山人了,那你还是别去的好。”顿时笑出声来。

明红故意笑道:“那你急急忙忙让我们离开终南山,眼下却说这话,要我们怎么办?”

子午左右为难,挠了挠后脑勺,苦笑道:“我的顾虑就在这里,不让你们去,就怕金人突袭,我们要提心吊胆。让你们去,又见不到面,真是令人匪夷所思。”

明红盯着子午的眼睛:“你真想我,真在乎我了?”

子午深情道:“当然,我确信这种感觉。初次见面后,我就确定,眼下更确信无疑了。你这样好的人,我可不愿错过。”

明红害羞一笑:“好了,眼下兵荒马乱。我们去青城山躲避也不错,你们行走江湖,志在四方,可别为了儿女情长就畏首畏尾,瞻前顾后。韩世忠与梁红玉二人在一起又能怎样,想必也寡淡的要紧。”

子午、明红说说笑笑片刻,才靠近众人。

张明远问子午:“你们二人有什么悄悄话要说?”

子午道:“师父,我劝明红姑娘放宽心,明哲前辈在终南山的墓地,我们会用心守护,让她放心。我劝他带着明浩到青城山躲避金人。”

费无极看向明红:“想通了么?明浩呢?”

种浩看着明哲灵柩伤心难过了一阵子,半天没说话了,这下才明白众人的良苦用心,就叹道:“对,如若想避其锋芒,成都府是个绝好的地方。”

扁头抱过明浩,对他叮嘱道:“怡乐俺虽没见过,可听普安、武连提过许多次,听上去是个好孩子。别欺负他,如若不然,回到终南山,爷爷可恼了,不理你了。”

明浩委屈巴巴:“难道你们以为明浩是个调皮捣蛋的坏孩子么?这就大大的冤枉我了。”

明红见明浩快要哭出来了,就笑道:“明浩,扁头爷爷和你开玩笑,别闷闷不乐。”

子午舍不得明浩,更舍不得明红,可眼下也是迫不得已,马上仰天长叹:“我终南山本也与世无争,稳妥非常。可终南山下的京兆府偏偏就沦陷了,女真人偏偏就扬威耀武。青城山好歹远离京兆府,隔着崇山峻岭。一时半会,女真人还不可胆大包天,挥师南下,从剑阁杀出!毕竟这成都府实乃天府之国,大唐诗仙太白也说,‘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想必吴玠将军会在和尚原、仙人关据守,抵挡金人。再说,女真人也怕腹背受敌。如若高丽、西夏偷袭,他们就难以招架了。”

余下见子午这般依依不舍,就笑道:“人还没走,你就担惊受怕。终南山本也相安无事,想必是我们多虑了。如若金人想上终南山,我们也无法阻挡。只是他们不想刺激关中黎民百姓,激起更多的民愤,故而对京兆府围而不打,围而不攻。”

武连见众人对这件事犹豫不决,马上掷地有声道:“好了,你们不必婆婆妈妈了,我看稳妥之见,还是青城山好。怡乐一个人,明浩也一个人,他们两个小孩子在一起,我们就放心了。”

普安素闻明红做菜不错,就笑道:“如若明红到了青城山,我们就有口福了,听说明红姑娘一手好菜做的不错,是也不是?”

张明远笑道:“不错,如此一来,终南山就少了一个大厨。”

费无极道:“舍不得也要舍得,谁让女真人来了呢?再说,有个大厨老师傅,眼下他还可以上山来。”

种浩不以为然:“你们放心好了,京兆府总有一日回重回大宋手中。女真人根本就征服不了关中黎民百姓的心。”

子午反驳道:“我看未必,西军大部分是关中人,对朝廷积怨已久。如若金太宗对关中予以恩惠,减少赋税,黎民百姓岂不感恩戴德,感激涕零。”

余下点了点头:“这正是我所担忧之处,想一想也后怕。毕竟年年岁岁后,天长地久,黎民百姓对大宋朝廷就会冷淡许多,这绝非危言耸听。”

武连笑道:“没什么大不了,后事如何,还要从长计议,慢慢理会。”

普安见明红如此楚楚动人,不觉赞不绝口:“明红姑娘,你最近可好?你哥哥走了,也别太伤心难过,你如若泪光点点,可令人于心不忍了。”

子午听了这话,不觉瞪了一眼普安,心里犯起嘀咕,不知普安这小子,何出此言。

普安却笑而不语,原来是想试一试子午对明红的感情如何。

明红见子午与普安二人面面相觑,眼神怪怪的,就笑道:“你们两个在做什么,我很好,你们以后行走江湖说不定遇到许多漂亮姑娘,可别腿软,走不动路。”

张明远见他们说说笑笑,更相和睦,心中也是喜乐无比。明哲虽说撒手人寰了,可人死不能复生,还要向前看,想到这里,马上对众人笑道:“眼下我大宋遭受金人的欺凌,看上去难上加难,可这也未必就是大大的灾祸。岂不闻太上老君所言,‘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世人皆知,‘花石纲’时,江南黎民百姓苦不堪言,童贯在时,关中西军饱受妻离子散之痛,被迫与西夏开战,搞得民不聊生。眼下好了,虽说川陕五路大军惨败,可金人占领关中后,也减少赋税。许多作威作福的员外如今也收敛不少,这对寻常百姓未必不是一件好事。”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费无极也动情道:“不错,凡事要熟思再三,毕竟天下人间许多事未必都造祸,就看与何人相处了。实话说来,烽火扬州路,许多黎民百姓都对当今大宋皇上颇有微词。这不管不顾就抱头鼠窜,遭殃的还不是黎民百姓。对黎民百姓都这般抛弃,想要挽回恐怕就难上加难了。”

种浩也泪光点点:“童贯离开后,西军虽说六神无主,可也感到如释重负。可如释重负后慢慢就发觉,这西军一下子好似被抽筋扒皮一般,瘫倒在地。童贯虽说作威作福,扬威耀武,飞扬跋扈。可西军偏偏就被童贯带领的不错,童贯也真有本事。自从童贯死后,西军一蹶不振。你们也看到了,张浚统领五路大军,与金人遭遇,一触即溃。这其中就不难想象,大将的要紧。童贯偏偏就能带兵打仗,指挥若定。虽说并非常胜将军,可也不会有太大的惨败,当然伐辽的一败涂地,另当别论。这下倒好,张浚带领数倍于金人的五路大军,结果一败涂地,岂不是张浚大大的罪过么?”

子午听了这话,深以为然,寻思开来:“当年也是见过童贯的,这太监很爷们,很生猛,太监还有胡子,天下人间恐怕只有这童贯一人了。看着不像太监的人,偏偏就做了太监,做了太监也就罢了,还偏偏做了带兵打仗的将军。童贯到处闯祸,得罪西夏与大宋西军,得罪江南黎民百姓,得罪契丹人与女真人。可以说,靖康耻其实与童贯密不可分。当然这不过是靖康耻这波涛里的一朵小小的浪花而已。虽说很小,近乎微不足道,却干系重大,无法回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