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催 作品

第四百八十五章 注意说话态度

有田卫东在这里奉承着,孙书记突然也觉得自己挺厉害的。

“行了,行了,这些话回头再说,你先带着我们在这厂子里好好参观参观,看看到底都是怎么回事。”

田卫东应了一声,赶紧带着他们在厂子里仔细的参观讲解。

食品厂的负责人看到工厂内的环境以及工人的作业,无一不惊叹。

这是他从来没有见过的一种模式。

“这怎么和我之前见过的工厂不大一样呢?”

田卫东也在工厂上过班,他第一天来到粮食加工厂的时候,也觉得某些地方不太适应。

不过是一家人,田卫东还是很直接的问出了心中的疑惑。

当时的向前进就给他说了一句话,这是未来工厂的新模式——流水线作业。

每个工人只负责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从开始的第一步到最后一步,任何环节出了问题,都能追根溯源。

每个人都有他亲自负责的节点,一旦某个节点发生意外,那么下一环节将不能进行。

谁也不想替别人背黑锅。

田卫东觉得这没错啊,个别人犯错,不能把惩罚施加在团队里。

起初田卫东搞不明白什么叫流水线。

但是在厂子里的时间多了,逐渐就明白了。

对于田卫东来说,这是一个只可意会,不能言传的东西。

不过只一句话,孙书记就明白了。

“流水线作业,这个是一个很新的模式,向厂长真是有自己的想法啊。”

“现在工厂只能加工粮食,别的东西能不能也尝试一下?”

这个问题,田卫东丝毫不犹豫就回答了孙书记。

暂时加工厂的主要目标就是大米,其次是磨白面。

至于别的东西,现在的流水线还没办法进行加工。

这不是向前进不愿意,是机器不能。

这个答案出乎了孙书记的意料,在他心里已经把向前进当成了无所不能。

他从最开始就认为,向前进大张旗鼓弄加工厂,一定不只是为了大米那么简单。

花大价钱搞来的机器,肯定还有别的作用。

但是现在田卫东斩钉截铁地说,这条加工生产线只能弄大米。

这前期的各种忙碌,有点雷声大雨点小啊。

“只能加工大米,那这条生产线未免太单一了。”

“这可不符合一个加工厂的存在意义,孙书记你之前可不是这么跟我说的。”

田卫东在工厂工作这么多年,正话反话,他一听就能听得出来。

这个负责人看似很好说话,但实际字里行间都藏着刀。

一不小心就被他的刀扎的满手是血。

田卫东知道他小舅子的工厂,有一半的功劳是县政府部门促成的。

但退一步讲,如果没有县政府的帮忙,那开厂也只是时间的问题。

大不了各个部门多跑几趟,只要一切都合乎规矩,总能做成的。

而且现在国家主张大力发展,要赶超世界强国,要追上替们的脚步。

如何追上呢,那就是靠上一代人的经验,这一代人的干劲儿,以及下一代的延续。

当然现在说下一代还有点早,只能说向前进他们这一群同年龄段的年轻人就要敢想敢干。

只要他们敢,相关部门在进行深入了解之后,就算不给出任何实质性的帮忙。